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创新中走出政治教学的迷茫
作者:蔡 坚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内容的选定、编排的顺序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审定出来的。他们在编写时必定经过深思熟虑、 精心安排,自有贯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不能轻易改变。而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构建与提升的过程的课程观。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利用课堂为主阵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所传授的知识来改变学生,培养他们的性格,形成社会化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课堂时间,争取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要课堂上要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作者,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质疑思维,提升能力,获取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
面对形形色色的这一切,老师迷茫了。
但教改不会因你的迷茫而停止,我们只有和着时代的强音,在创新中走出自己的迷茫。
一、备课的创新——备理念
有一句话说得好:“眼光比生活高一点。”把此话联系到备课中来,我感觉任课教师的眼光应该是比教材高一点。这绝对是好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死扣教材的教学方法远远无法满足眼界日益开阔、信息量日益增大的学生的需求。如在教学“爱祖国”这一道德规范时,如果直接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述爱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内容学生是直接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同时,这一内容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空洞,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打破了教材的约束,设计了“抵制洋货是爱国吗?”“出国就是不爱国吗?”“不爱家乡能爱国吗?”等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引起了他们浓厚兴趣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不很成熟,但毕竟培养了他们的的思维能力。所以用活教材,突破教材,充实教材应该是教师在策划教学过程时首要思考的问题。
可见,备课是备过程的观念应该首先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备课就是备理念的观念。也只有这样,你的教学过程才会突破固有思维方式,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否则,让学生发展将变为一句空话。
一个不愿自我发展的教师如何去教出会发展的学生?
二、课堂的创新——留出创造思维的空间
开放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学生活跃的思维定会超出老师预设的轨道,在课堂中我们要留下“缺口”,做到疏密有度,激荡学生想象的浪花。
要在时间上为学生留有余地。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心到,手到,口到,提高学生课堂的思维的质量。在对“依法纳税”中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式教学时,有一学生认为根据书上的累进制分段计税图表既麻烦又不清楚,我征求他的意见让他上讲台和大家讨论,受到鼓励后这位学生到黑板前结合画函数图象的方式得出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的确比书上图表方法要简单明确,当然他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教学插曲,我认为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却远远超过了教学本身: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让学生独立探索,这对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在教学内容上留下空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余地,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弥补,开阔学生的思路。
一个可爱的教师应该用明天的眼光来审视今天的学生。
三、教法的创新——教师要学会合作
过去,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突破学科中心,引导学生综合学习,倡导学生学会合作。教师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合作。今天的教学,是研究性的教学,教师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靠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是不行的,要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因此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与同组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策划工作。合作时,教师间要虚心,要真诚、要有责任感,一堂成功的课所显示的是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新课程改革,我们经历传统教育的教师要走出教学的迷茫,贵在创新。只要不断的创新,相信一定会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迷茫,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