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浅谈学生体育个性教学
作者:王德有
一、体育个性的培养要有明确的目的
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施以相应的教育手段去挖掘、培养、发展其优良心理素质,使其能更好地完成在校期间的练习和学习任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材。因此,体育教学中个性培养不是盲目的,消极的,而以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社会需要为前提。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对于在某一方面有体育发展前途的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技巧训练,使其训练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学生体育个性的教育和培养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相应的教育。
二、认真识别和承认学生个性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发现和辨认个性。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游戏可以使孩子的正确性暴露无遗”。胆大的与懦弱的,合群的与孤僻的,好动的与好静的,善斗的与怕事的……都可以在孩子们游戏运动中加以区分。只有识别出他们的不同个性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另外,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要给予鼓励,不用一个模式和一种方法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个性。学校体育教育可从普通体育教育和特殊体育教育两种形式上区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强身健体教育,而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则要进行特殊方式的个性教育。无论是强身健体的普通教育还是个性体育特长教育都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生的身体实际出发进行体育教学。
三、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多方面的。有兴趣差异、性格差异、运动能力差异等。体育教学中要克服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提倡把统一性和差异性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安排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视学生个性差异程度,制定多个目标,根据他们的努力程度和进展幅度,进行客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奔头”,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劲头。使学生智力、体力和各个性特征有充分显示和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学习跨越式跳高时,可把学生分为1米、1.2米和1.2米以上组,就能收到均能锻炼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区别对待,解决好“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矛盾,杜绝搞“一刀切”。无论什么个性和形式的体育教育都应重视发展学生独立从事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从事运动的习惯,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能随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环境及身体状况改变,找到相应对策,进行身体锻炼。
四、正确对待学生体育爱好
在体育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不要随意扼杀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一教学内容的一时性“冲动”。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原始趋动力。教学中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不相时宜的体育锻炼活动要求。如有篮球特长爱好生在上田径课时提出打篮球,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不要简单粗暴地拒绝,应耐心加以引导和说明。教师宜作出适当的解释,让学生明确田径体育锻炼能直接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健康发展,也有利篮球运动特长的发挥。若能这样处理,既没有迁就学生的要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集中精力去完成体育规定的学习任务。
学生体育个性教育要体现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社会目的,要严格区分自由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界限,杜绝那种完全按照学生个人愿望和个人心理要求,置教学目标和社会意识约束于不顾的“放羊式教学”。提倡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塑造个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