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由孩子不乐意行为引发的思考

作者:周晓军




  情景一:某一大班幼儿在玩《小猴摘桃》的游戏,小朋友站成四路纵队先是练习,老师讲述完游戏玩法后,小朋友开始摘桃子。有一个叫明明的孩子似乎对游戏一点也不感兴趣,轮到他时,他老往后退不愿意做,老师在一旁喊:“明明快点,别磨蹭”。后面的小朋友也在催:“快点”。明明很不情愿的去摘了一个桃子,待孩子都练习一遍后便开始摘桃子比赛,孩子们都在为自己和队友加油,他们争分夺秒,惟恐落后。惟独明明表现不一样,又轮到他了,这次他更是畏惧,不管大家怎么说,他就是不动。老师急了,一个劲儿地催:“你这个孩子真没用,快去、快去,怕什么!”说完,又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拽着明明硬是帮他摘回了一个桃子……
  情景二:户外活动时间到了,老师说:“我们到操场上去玩吧”,“哦,去玩啰”孩子们异常兴奋。“不要吵,别疯,今天玩《老鼠笼》游戏”。孩子们一下平静了许多。有些孩子在窃窃私语:“又是玩老鼠笼游戏,昨天已经玩过”“我想玩别的游戏”“我不想玩,一点也不好玩”师说:“不听话,就在教室呆着!”谁愿意在教室呆着呢?想玩,不想玩的都飞出去了……
  情景三:带孩子玩跳绳时,孩子会说:“我不行,我不会跳绳,丽丽会,叫她跳吧!跳绳太难我学不会,我不想跳,还是玩别的吧”。
  日常教学中在,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情况。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有许多类似明明的孩子,他们总是不愿意或害怕参与活动,他们对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要么不守规则,要么说不想玩,影响了活动效果。也许你会为这些孩子心烦焦虑,但你有没有为孩子的不乐意行为寻找原因呢?建议大家反思以下几点:
  1、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
  为什么要开展这一活动?有无明确情感教育目标,是否让孩子获得了丰富情感体验?是否满足了幼儿情感需求?是不是因为忽视孩子感受而使幼儿失去活动兴趣?
  2、反思自己平时作法
  平时是不是经常开展户外活动?是否为孩子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是不是把孩子看成活动的主人,自己是不是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因为活动少,材料短缺,会导致孩子缺乏锻炼,运动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和热情,对人对事冷漠。
  3、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当孩子对游戏活动不感兴趣时,你是否考虑了孩子的感受,是否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是不是你的“一言堂”“妄加指责”伤害了孩子,扼杀了孩子兴趣?
  4、反思为孩子营造的活动环境
  组织活动时,你有没有过多限制孩子?你常和孩子一起玩吗?你常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吗?有没有给孩子表达、创造的机会?是不是你的绝对权威,高高在上压制着孩子?是不是单一的活动场所束缚了孩子,使他经验缺乏没有热情?
  归根结底,笔者认为导致孩子失去兴趣,影响活动效果的原因是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孩子情感教育。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有人说幼儿是情感的俘虏,在他们的活动中充满着情绪色彩。有实验证明,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引起和维持幼儿活动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良好的情绪是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任何物质与饮食无法取代的。在幼儿阶段,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手段。因此,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情感教育。那么,如何注重孩子情感有效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呢?
  1、关注孩子感受,满足孩子情感需求
  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表现,根据孩子表现调整教育行为。对表现异常的孩子要特别关注给予适时帮助,要及时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游戏中的明明不愿参与,就是他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他比别人更需要关爱更需要帮助。作为老师,要蹲下来与他交心,给他爱抚,让他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心。案例中那位老师的“羞辱指责”做法,只能进一步挫伤孩子自尊,这样他下次可能更不愿意参加游戏。
  2、尊重孩子意愿,让其获得愉悦体验
  如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便会提高活动效果。因此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快乐和成功。活动时要尊重孩子意愿,接受孩子要求,让孩子开心地玩,尽情地乐,在玩中获得身心发展。如果孩子不愿意参与活动,可能是某种经验缺乏,也可能是活动不能满足幼儿情感需求,也可能老师限制太多……要根据幼儿需求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更换游戏内容,增加游戏难度,丰富游戏角色、材料等,要想方设法使孩子快乐、开心,情绪愉快。孩子总喜欢新颖有刺激的事物,我们决不能图简单随便应付孩子。孩子遇到困难时容易妥协(如不会跳绳的孩子不想跳),这时老师要鼓励肯定幼儿,如对孩子说:“你行,老师相信你!”“有进步,再来一次”,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决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挖苦讽刺,羞辱指责,要想办法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当然这个成功指的是幼儿自身水平上的点滴进步,而不是与其他幼儿作横向比较。孩子成功了,自然就开心快乐!
  3、营造融洽和谐的活动环境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孩子有玩和不玩的自由,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自由,有说笑和哭闹的自由。如果孩子确实不喜欢玩(像明明),可以让他稍稍休息暂时不参与,等情绪好转稳定后,有兴趣时再来参加。并非定要强制他完成预设的游戏任务。这种强制性的参与对幼儿身心发展毫无意义,相反会有负面效应,会让孩子变得更紧张,更压抑。我们可以让孩子自由结伴玩,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当孩子特别喜欢特别有兴趣时心情愉快,表现出高兴、兴奋、激动等积极情绪;他们不喜欢时也会有些消极情绪(喊叫、跺脚、呆在一边、闷闷不乐),我们要让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释放情怀,决不能过分限制幼儿,使之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当然我们也要提醒孩子学会调整控制情感,不能喜怒无常。
  其次,要走近幼儿成为孩子玩伴。任何时候,任何幼儿都不会拒绝老师的爱,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是甘甜是雨露,是信任是力量,每个孩子都喜欢亲近老师。如果老师能真爱每位幼儿,成为孩子的玩伴,孩子们会特别开心,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持续时间会更长。
  最后,要拓展孩子活动空间。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尝试多种新奇的,富有挑战性和野趣性的体育活动,如泼水,玩沙,玩泥,滚坡,登山,滑冰,简易定向运动等,给予孩子多种真实的体验,让其充分感受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乐趣。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与幼儿情感教育相联系。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孩子体质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情感的获得是以丰富而美好的体验为基础,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我们要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断探索户外体育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栏目编辑 兰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