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从上海小学英语展评课看小学英语教学的转变

作者:钱 虹

drink beer,Drink some water when you are thirsty,Don't sleep late,等忠告。使听课者对如今的孩子刮目相看。
  在展评课上,教师充分遵循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设情景,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试一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创造条件。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从单纯的机械训练的方式向情境匹配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是以学生接受式的学习为主。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线的精讲(知识),多练(句型)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会由于缺乏情景而造成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很难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尤其对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形象思维相对发达的小学生来说在学英语中尤其感到困难。《标准》强调要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设计比较真实的情景,如信息交流、角色扮演、开展调查、游戏、猜谜、讨论等,把语言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学用结合。在展评课上教师一般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教师都能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充分认识听、说、读、写既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内容,又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力争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
  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张老师在上牛津英语3BModule2 Unit1 Animals I Like这课时,在学生学了Do you like tigers?的对话后,让学生拿着图片自己去找爱好相同的朋友。在找朋友时他们对话:A:Do you like snakes?B:Yes,I like snakes,A:I like snakes,too,Oh,we are friends,这是教师所创设的一个语言操练情景,但它是那样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为了要找到好朋友。必定反复操练所学的语言。大家都很自然。
  又如:高安路一小的袁老师在教牛津英语3BModule 3 Unit 1 Colours时为了营造气氛让学生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来上课,使教学更直观。只有这样使语言同语言情境匹配,才能使学生把语言和他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在情景中理解。
  
  四、教学技术的转变——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口头讲授与板书为主,使用的教具有限且呆板,而语言的描述远没有形象演示来得直接、清晰。《标准》要求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感人的情节,活泼有趣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在展评课中教师们精心制作了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浓的动画教学课件,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
  如贝贝英语小学的潘老师,在教牛津英语5BModule2 Unit2 At Home时,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官效果,较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语言素材,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又如教师通过课件的制作让情境匹配,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英语的熏陶,直接地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让语言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倪鸿幸老师在教牛津英语2B Unit6 Eating and Drinking时拍了一段在西餐馆吃西餐的片段。学生不单学会了西餐用具的英语表达法,而且了解了吃西餐的一些规矩,如盆子放在中间,右边放刀,左边放叉;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在课堂上了解了西方人吃的文化。
  教师们还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扩大或缩小某一点、拉长或缩写某个句子等技术来表达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游戏,这样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五、教师素质的转变——从应付,临时凑合型向全能型、高素质型教师的转变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标准》提出了变英语教师(teacher)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gner)和指导者(instructor)的要求,提出英语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近年的展评课上,我们能看到一批活跃在小学英语讲台上年轻的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基本功扎实,应变能力强,极具表现力,又富有创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提高上:
  
  1、设计创意能力的提高。每堂展示课教师都在教学的构思,课堂的整体设计,教材的组织、调整和使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巧妙的设计中往往会出彩,给人一种新鲜感。就是同样的教材,也很少有拷贝的现象。如世外的张老师,扬波的洪老师,金山海棠的胡老师都上了牛津英语3B Module 2 Unit 1 Animals I like,张老师采用了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胡老师从儿歌Save the ani—reals,从保护动物的角度引入课题,而洪老师则从唱Animals in the Zoo这首歌,让学生讲出歌中所唱到的动物人手。
  又如江五小学的施老师在教Ben's Friend这课时,为了引出blind,deaf这两个单词,她播放了聋人跳舞,盲人演出的录像,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懂得助残的意义。
  
  2、课堂应变能力的提高。在过去的一些市区公开课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紧张地背着教案,学生像木偶似的非常有次序地回答着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紧张呆板。虽然老师和学生很少出错,但一看便知道这是经过精心排练的。如果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和老师都会束手无策。这种情景在近几年的展示课上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异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有些课上学生们打破了传统的墨守成规的纪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踊跃发言,有些学生边举手边迫不及待地说“I try.”“I can.”“Let me try.”“Me.”等。有时甚至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回答问题,老师对一些意外也能应付自如。
  
  3、口头表达及表现力的提高。现在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清晰、准确的语言,自然的语调,得体优雅的肢体语言,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底及旺盛的表现力使他们在小学英语课堂里驾轻就熟。他们年轻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再说近年来上海每年都有部分小学教师走出国门,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去学习培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为他们业务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上海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