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语言
作者:甘永泽
一、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权利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主宰着学生的课堂命运。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教师更多时候主导着课堂的走向与生成,教师的评价语承载着是教师的个人判断对学生课堂命运的决定权。“你真聪明”、“确实有头脑”、“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等评价语言激励了大多数学生,但当学生以其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去联系教师的问题时,其所赋予问题的意义与教师的标准答案相比可能是有出入的,但并不一定就是错误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可能是过于草率的,甚至是片面的,这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成了扼杀孩子创造力利剑。如在一次观察作文课上,老师要大家观察芦荟,由于观察的芦荟缺乏很好的种植,芦荟长得又小又矮,一名学生说:“这棵芦荟长得这么小这么丑,我真希望它早日死掉。”他的话音刚落,立即招来了同伴的责怪和老师的斥责声——教师的评价语言在发挥作用了。小男孩一脸委屈地躲在角落里,课后,老师跟他作了深入的交谈。原来这个小男孩平时酷爱动漫游戏,在动漫游戏中,死是可以很快重生的,而且重生的可以变得更强大。他希望这棵芦荟能重生后获得力量,变得更强大。这是多么纯真、可爱的孩子的心呀,就是因为他的理解所赋予的意义与寻常的思维不相一致,教师的评价语言让他的纯真的心灵受到了曲解。
很多时候,学生的理解背后的支撑是我们教师所没有了解或者是不完全了解的,单凭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所呈现的口头答案而进行的评价往往会埋没了许多精彩的观念。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只是一种判断,而应是询问,不是一种斥责,而是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使教师的评价语言成为推动学生产生新思想的助动器。
二、评价语言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解、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师生会有言语、眼神的交流与沟通,沟通使得班级课堂文化得以形成。也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与日俱增。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口头评价。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常见的环节,关键是教师在评价用语的采用上,什么样的词汇,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情境选择会让教师的评价语言或为沟通的桥梁。一句幽默,一个或者不一定是紧扣教学内容的家常话的判断,会使得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契合点。
如在执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当孩子读会这一句时,老师在教室的一角扫视后:“小林同学听得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很快回过味来,一个个咯咯地笑了起来。教师的幽默评价,使师生的心灵对接沟通,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处处充满和谐融洽,让我们感觉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是那么近。
三、让评价语言成为有效的激励
学生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对同一个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而且完成得较好,有的却无从下手,即使作了个别辅导,也可能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呢?我想,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语言。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注重情感投入。在评价时,要因人而异,而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在语文课中,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有个学生一连回答了老师的几个问题,老师微笑着说:“今天你可真忙!”学生对着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面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可肯定其学习的认真态度,充分肯定其点点滴滴的进步,有效地触动学生心灵,让教学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让课堂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唤醒什么?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激励什么?激励学生向上的热情。鼓舞什么?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