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新课程,还给学生时间和主动权
作者:曾春红
但笔者从听到的随堂课、公开课甚或优质课中,却总是感到缺点什么。表面看上去老师们教学目标也明确,教学思路也清晰,教学任务完成也较好。但听上去却总感觉到掺杂着很多教师臆想的成分,感觉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心中的目标;程序是教师心中的程序;任务也是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如数学课上,常看到教师精心备好课,准备若干解题方法,然后有条不紊的讲给学生。当课后和教师进行交流时,教师却说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笔者却认为这样教师把思维变成了即成思路,使问题成为可传讯物,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很难看到自己思维失败或成功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是靠启迪,而不是主要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即使传授的东西是范例,也仅增加知识性的储备,而不一定能使人在新情境下索解。这实际上就是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也难怪学生常说“老师讲课我能听懂,可一到做作业时就不知怎么下笔了”。这是真真切切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砸啊。
针对这种局面,学校组织各教研组进行大量调研,提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践行新课程,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让每位教师能真正迈出教育理念转变的坚实步伐,学校对每个学科、每种课型、每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作出要求,“每节课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学生生成的、提出的有思考性问题或结果不得少于三个。”作为一个起点专项指标来对课堂进行评价。要求各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的不同课型,思考一种能体现学校校本教研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画成流线图的形式交到学校。然后每个教研组组织上示范课、研究课,学校组织优秀教师上展示课。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各学科教师都在教育理念、思想、方法上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下面是本学期开学后的一个多月在一些随堂课上采撷到的小浪花。
在物理课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上:教师让学生自学了长度单位、介绍了几种常用测量工具后,留给了学生二十几分钟的时间投入自己想办法测乒乓球的直径,学生的方法真奇妙,一是学生探索出了书上介绍的方法,二是学生还想到几种奇妙的方法:用纸做成一个刚好能放下乒乓球的纸筒,把乒乓球放进去,然后打开纸筒,量出纸筒的周长;用线绕球的拼合线,然后在测量线的长度,进而算出球的半径;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泥巴来做模型等。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在玩中发现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了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数学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上,学生对于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教师给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抓住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算出封面长宽比例后,设中央矩形的长为9x,宽为7x,列方程9x×7x=27×21×(1-1/4),想法完全脱离了书上的束缚,让人感觉思路简单、明了。还有的同学设上、下边宽为9x,左、右边衬7x列方程21×9x×2+27×7x×2-4×9x×7x=1/4×27×21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再来看看语文课上学生的精彩纷呈。老师给出了几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语言亮起来。
生1: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可爱的小蜻蜓飞到芦苇上。细细的观察着微波粼粼的水面,小鱼儿在小里玩着用尾巴摆水;你泼我,我泼你,叮咚叮咚的水声。小蜻蜓看见很羡慕,也想去玩一玩, “扑嗵”一声点了一下水面,顷刻间,可爱的小鱼儿全部逃散,难道这都听不出来吗?
你听过鲜花展颜欢笑的声音吗?春天大地苏醒,光彩夺目的太阳照在鲜艳花朵上,那早晨的水珠还没干,看上去又增添了几分资色。瞬间,哗的一声摆洒了水珠。上学的小朋友看见了,花儿向他打招呼,露出美丽、灿烂夺目的笑容。
生2:你听过小雨珠欢笑的声音吗?那一天,天气突然转变,那些躲藏着的小雨珠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跑出来给大地妈妈奉献。“叮咚——”小雨珠唱着欢快动听的歌散落在红红的枫叶上。“哒,哒”,枫叶正敞开着胸怀等待着它的到来……
你听过满天繁星说悄悄话的声音吗?在万里夜空,天上的繁星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在银河参加一个聚会。大家都抢着讲述自己的见闻,“忽”的一声,一颗流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划过了天空到了另一座山。一颗繁星眼睛一眨一眨的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看着学生们高昂的热情,寻找到答案后激动的表情,我深深体会到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快乐,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创造的欲望。
其实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方式还有很多,如给他们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给他们一个困难,让他自己解决;给他们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他们一个冲突,让他自己讨论。而现在还只是停留在一些非常浅表的阶段,笔者把这些片段抛于笔端,一是禁不住内心的感动,更主要的还是想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校本教研进行得更深入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