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刘莉华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教师应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下面笔者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浅谈几点体会。
一、让故事为数学教学服务
故事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或创编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计算时如果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只为追求计算结果而反复训练,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笔者自编唐僧的三个徒弟帮农夫搬西瓜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使得孩子们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是小学阶段最有趣的科学。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1、游戏激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如,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刚出示了一张脸部图片,学生们立刻指出没画眼睛,“对了,今天我们来玩蒙眼贴眼睛的游戏。”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想试一试。待一名同学上来蒙上眼睛后,他很快完成了。“歪了!”、“一高一低!”“不一样大!”听到同学的笑声,他连忙解开蒙眼睛的布。原来老师准备了三只眼睛图案,其中一只比另外两只眼睛小一些,因为他眼睛被蒙着,于是拿了一大一小的两只,所以贴歪了。重贴好后,同学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两边一样大了!这样才美呀!”“像这样两边一样大小,形状、图案完全相同的就是对称图形。”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践操作激趣。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组内相互掂一掂、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克和千克,而且也学会了1000克=1千克的换算。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
3、竞赛激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竞赛活动,让数学学习活动尽可能增加竞赛的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身边的角,找得角最多的组得一面红旗。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又如,在复习“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也采取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用最短的时间算出正确结果的小组每人奖一朵小花。活动中学生们思想集中,不仅训练了口算速度,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让学生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 “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如在“线段”的教学时,教者准备了一根跳绳,先请两名学生分别握住跳绳的两头,把跳绳绷直了,然后请一名学生将此时的跳绳画在黑板上,引导同学们观察出跳绳的特点:“有两个把儿、中间是直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有一种图形的特点和黑板上跳绳的特点一样。”教者边画边说“这种图形的两头用小竖线表示,这两个小竖线叫端点。这种图形就叫线段。”学生从直观的实物跳绳抽象到线段的特征,在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线段并学会画线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一表象一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四、用赏识的评价增强兴趣。
赏识教育这个教育规则中的新概念是给予孩子以肯定、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法则,因为它正是基于孩子渴望被赏识的心理而提出的。因此,与传统教育相比,赏识教育更多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心理的需要,也更加顺应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赞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如对学生的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点头表示肯定,或者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插上小红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批改作业时,在书写工整的作业旁画朵红花,在正确的作业后花面小红旗。有的写上“加油!”“相信你会做得更好!”“有进步哟!”等激励语,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对待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新《课标》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优化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