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樊贵良
近年来,不少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有了一些认识和心得。现就比较教学法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世界近代史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日常的历史课教学中,人们体会到最受学生注意和欢迎的是中外历史的比较。我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引导学生回忆郑和七下西洋曾分别到达印度、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并且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的史实,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中前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学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的相同点(背景、内容和性质)和不同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弱、封建势力的强弱和是否依赖封建统治),使学生明白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基本道理。
从教学实践以及与其他人的交流体会而言,复习课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横向历史比较。横向历史比较适用于同一历史年代(或时期)的历史大事的教学,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单课的教学,更适用于单元教学和期中期末的复习。单课的教学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通过《权利法案》的时间与中俄牙克萨之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同在1689年。引导学生认识到欧美国家新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的清王朝尽管正处在康乾盛世,但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尼布楚条约》只能是世界近代史上中外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的条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改革和发展的年代,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这些因改革和统一而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快车道的重要历史事件,只要在单元复习时抓住要点一经比较,学生便能更深刻地认识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更进一步明确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
从教学评价的结果来看,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是分析比较历史人物。“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课标》规定的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笔者设计的活动课《一代天骄某某某》,将学生分成三组,要求各组学生的代表以辩论的形式来比较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的历史功绩(或过失),教育我在黑板上板书归纳整理。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拿破仑对欧洲乃至对世界资本主义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给欧洲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华盛顿因为为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才被尊称为“美国国父”。林肯是因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才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和世界人民的尊敬。辩论式的比较一番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三位政治家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都为各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各自生长活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所以才功绩上各有千秋。课堂上的比较分析透彻了,测试后的反响也普遍良好。
运用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用来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献认识模糊的情况,我引导学生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产生背景、共同点和侧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之后就不难明白,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政权,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巩固资产阶级政权而颁布实行的法律文件,其内容侧重于限制王权;《独立宣言》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即独立战争)开始不久,北美大陆会议为号召人民群众为独立而战斗才通过并发表的法律文件,侧重于谴责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独立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而《人权宣言》则是法国大革命一开始,资产阶级号召人民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斗争发表的法律文件,内容侧重于建立一个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启蒙运动时,将它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指导思想、反对的主要对象等内容稍作比较,在坐的学生即心领神会,点头示意。
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操作运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一是分析比较的对象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只能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不能游离教学目标;二是比较的内容应要点突出,不可随意铺陈;三是比较的知识点应该是学生已经学习或接触过的内容,以便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