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学困生”更需要呵护

作者:杨逢春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更是凝聚班级力量的源泉。
  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父母离婚了,开始时是跟随父亲过,但父亲脾气暴躁、酗酒。后来,他因忍受不了父亲便找到母亲和母亲一起生活,经济来源仅靠母亲做小买卖为生。因缺少家庭管教,小学时就常打架、抽烟、逃学。升入初中后,又经常上网。在找到他后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和他谈起了他的小学、家庭,当我问到他的家庭时,他平静的道出了他的家庭现状,我问他你为什么逃学时,他说:“在家里我得不到温暖,学校老师同学又都不喜欢我。”随后他哭了。这时,我才体会到这个孩子所经历的痛苦和艰难比一般的孩子都多得多。我安慰他,给他讲如何做人和家里人处理关系,并告诉他以后有事情可以找班主任帮忙解决。这件事过后,他开始渐渐地敞开自己的“扉,愿意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朋友了,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我班还有一个学生因从小家长溺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常想表现自己却又不能遵守纪律,可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打扰其它同学正常上课,不完成作业。下学期干脆练起了“坐功”,只坐不学,要不干脆打瞌睡。老师不说则罢,一说就顶撞老师,找老师的岔。一次上课与老师顶撞,到我这里解决问题仍不承认错误,反而说老师批评他不对。显然。一般的说教不起作用,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于是我采用了攻心术。一天中午,我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吃饭,吃完饭后我们心平气和地谈起了理想、人生。经过一番细心交谈后,他便坦率地承认故意与老师作对,就是怕丢面子。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要求他不仅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更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把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挽回来。于是他自觉地要求在班上向任课老师做检讨,并表示以后加强自我约束。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句亲切的话语,也许胜过万钧雷霆。一声亲切的呼唤,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来自老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反之他们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以赏识的心态去审视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之处,都有不少优点,从而去尊重他们而不是嫌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