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做一个有智慧的考师

作者:冯韦光




  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学生小文是朱老师班的一个数学科代表,她是一个不幸的女孩。父亲因病早逝,母亲下岗,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好强的母亲又谢绝了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每天坚持做三份零工。上午送报,下午去一家建筑工地搬砖,晚上还要承包一条街道的清洁卫生。在这样贫困的家庭中,小文没有辜负她母亲的期望,她学习很勤奋,尽管经常迟到,但她的成绩十分优秀。
  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小文迟到了4次。朱老师决定去小文家家访。一个周末的傍晚,朱老师走进了小文家那阴暗潮湿的平房里,看见了小文家的生活窘境。朱老师是一个十分有爱心的人,见了小文家的情况,她很内疚,觉得自己平时对小文同学关心不够。
  一次,朱老师组织了一个“爱心募捐”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她充满感情地介绍了小文同学的家庭情况,并号召同学们向小文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朱老师当场捐了300元。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你5元、我10元的踊跃募捐,一节课时间,就捐了800多元。
  面对同学们的热心,小文没有感激涕零,而是难堪得面红耳赤。
  令朱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小文将捐款退还了朱老师,更令朱老师意外的是第二天小文的母亲来学校给小文办理转学手续。
  朱老师极力挽留,希望小文同学不要转学。小文的母亲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小文也很明白老师的心意。但是小文母亲接着说,这样公开我家的窘境,孩子受不了,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自尊,自从她父亲去逝后,她的情感变得很脆弱。
  善良的朱老师好心办了一件错事,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反思中,想到了武汉市桂贤娣老师创作的“小红帽”的故事”。
  有一年,桂老师班上一个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满头的黑发全脱落了。她很想回学校上课,但又怕同学们笑她——小吕常常泪流满面,她的父母也在一旁抹眼泪。桂老师知道后,专程到汉正街买了64顶小红帽,分发给班上的63个孩子,并嘱托孩子们今后要戴帽子上课。当夜,桂老师来到小吕家,把剩下的一顶送给了她.“来校上课吧,大家都在等着你呢!” 第二天,惴惴不安的小吕来到学校,在桂老师的鼓励下走进教室。她惊呆了,在这个本不该戴帽子的季节,全班同学都戴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激动得泪流满面。在窗外看到这一幕的小吕的父母;给桂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自那天起,每天都有几个戴着小红帽上学的同学,直到小吕长出满头的秀发。
  对残疾生要爱在得体。这是桂贤娣老师创立的特色鲜明的“因生给爱10法”中的一种方法,不值得借鉴吗?
  作为老师,爱一个学生——尤其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要爱每一个学生就难了,但要爱得有艺术、有智慧就更难了。作为老师,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艺术和爱的智慧。
  由此,我想起了自己20多年前的大学辅导员——刘忠平老师。
  刘老师是留校任辅导员的,高我三届,算是学姐,其实更像我的大姐。我上大二时,因病(患肺结核)休学。我当年身体十分虚弱,病又来得很突然,加上我的性格内向,又很自卑。当时我感觉很孤独、很寂寞。刘老师没表现出同情和安抚,更没有说“既来之,则安之”之类的话。而是趁我不在场的时候,她对班上同学说,我询问过医生了,他(指我)那病不算什么,他是农村来的,经的世面少,他的结核是刚刚感染的,很容易钙化。只是要加强营养,注意锻炼。
  从同学们哪儿听到这些话之后,我的那种感觉就像阴暗的天空突然晴朗许多。在华师读书的几年里,我虽然得了肺结核,但同学们与我相处很融洽,没有哪一个人躲避我。我一直是住在集体宿舍里,每天进餐时,几个铁杆哥们的菜都是放在一起打平伙。
  有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发呆。刘老师找到我,让我陪她到武工。她说去找她的一个老乡,还说一个女同志夜行不安全。从华师的东区到西区,再到武工,路程有点远,但校园灯火通明,并且当年的校园环境好,晚上行路并不像刘老师所说的那样不安全。那一次,没有找到她的老乡,以后又陪刘老师去了几次。其实,刘老师去了也没有什么事,只是在路上和我聊些无关紧要的话而已。
  刘老师让我陪她到武工,其实是一个幌子,她是想单独与我谈心,让我心情舒畅一些。她告诉我,每月给我争取了8元钱特困补助,另外,院餐馆每天免费给我提供一碗骨头汤。
  刘老师讲这话时语调平和,没有那种施舍的居高临下。她用征询的口吻对我说,你体质很差,需要增强营养。骨头汤能促进你早日钙化。另外,给你的特困补助,只能用在增强营养上。对刘老师的关怀,我只能深深表示谢意!
  从那以后,我又多了一份“功课”。每天下午,从东区步行到西区学院餐馆喝一碗骨头汤;每月10号拿着盖有系公章的特困补助表去院财务处领8元钱的补助。也养成了每天傍晚在校园散步的好习惯。
  事后,我才听说,为了那8元钱的补助金及那一碗骨头汤,刘老师跑了好多路,说了好多话。 刘老师那种润物无声的关爱,我心中充满感激。而今天,我也成为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之后,才深深体会到刘老师那种爱——不只是深沉,更是智慧。
  爱,要爱得艺术,爱得智慧。桂贤娣老师、刘忠平老师那种智慧的爱是多么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