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润物无声胜有声爱似无形却有形

作者:李 蓉




  孔子说:大音无声,大爱无形。我身为一名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那“随风潜入夜”的丝丝细雨,用博大深沉而细腻的爱,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给学生以默默的帮助,让学生渐渐改掉不良习惯,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让他们完成由顽固不化到文明守纪的蜕变。
  小刚是我班的一个男生,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母子俩相依为命,但小刚得到的疼爱却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孩子少。因为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格外关怀备至,吃穿用比哪个孩子都优越,这让小冈形成了一种任性蛮横的性格,也缺少责任心。在学校他不做作业,也不打扫卫生。上课不听讲,而且还染上了上网、抽烟、喝酒的恶习。多次和他谈话沟通,晓之以理过,也动之以情过,可仍“涛声依旧”。一次他抽烟喝酒,我声色俱厉,严肃批评,他仍然是我行我素。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迫于无奈,我把他的母亲请到学校,可他当着众人的面竟然对其母亲恶语相向,甚至扬言不读书或者出走来要挟其母亲,弄得家长无可奈何。家长的无助,孩子的顽固,给帮教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当时我更彻底的了解了这个孩子,他不是缺少关爱,而是缺少严爱,母亲的宠爱让他性格出现了缺陷,教师的严爱让他又不能接受,该怎么办呢?于他,我确有些无计可施。但我不甘心,这样的学生,如果任其自生自灭的话,后果将会非常危险。我一定得想办法,用教育智慧来征服他!我一边默默地关注着他,一边苦苦思索挽救他的良方。在众多的教育方案中,我选择了:故意冷落,见机行事!
  机会往往降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真的,教育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像往常一样行走在学生中间。突然“呼呼”几声,一支钢笔骨碌碌地滚到我的脚边,原来是小刚在玩转钢笔的时候,不小心把笔转掉了,直接奔到我的脚边来了。全班学生正紧张的望着我,等待我的发作,他也一样。但我没有发作,而是一边继续讲我的课,一边若无其事地弯下腰,把笔捡起来,轻轻地放到他的桌子上,他显出了一丝的窘迫和惭愧。奇怪,这节课他没有继续玩转笔了,而是专心地听起语文课来。我心里暗自高兴,但我仍然保持一张平静的脸,专注地讲课。我不会因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而欣喜若狂,我期待他更大的进步。后来几天他上课有较大的进步,没有整节整节课的消磨光阴,他在慢慢的变得安静,在努力地听讲。我把这种欣喜掩藏在心里,时不时对他投去鼓励的眼光。
  一天.小刚感冒了,他正坐在我讲桌前的电扇下,其实那天天气不算热,但其他学生却把电扇开到四档,电扇呼呼地转着,卷起一阵阵大风。听到他不断的咳嗽声,我悄悄地走到电扇开关旁,关上了电扇。学生投来诧异的目光,我微微一笑,说:“我们提倡节约,希望大家作出一份努力。其实今天不热,对吗?”学生连忙说,“把另外的几个也关掉吧,受得了。”我继续上课,时不时的瞟他一眼,他有些不好意思,向我投来感激的一瞥,我也朝他会心的一笑。这种只有我和他才能明白的语言,在彼此的目光中交流着。小刚清楚,老师是考虑到他感冒的缘故才这样做的,但我没有把这种照顾挂在嘴边。这以后,他隔三岔五地主动交上作业,还赖在办公室里要我当面批改。我认真的改完他的作业后一言不发的返还给他,他愣在那里看了我一会儿,然后就跑开了,拿去改正后又送来。送来时我开心地给他讲解错题,然后拍了拍他的肩,什么也不说。我知道他在努力地改变,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对他来说,这些进步来之不易。但我知道他受不得批评,更受不得表扬,我把这种满意放在心里,仍然不动声色,不作丝毫评论。我看得出来,我的沉默令他很不安,在给他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他改正的动力。他说他要在我的不言不语中做的更好,得到我最后的肯定,我听了很高兴。
  又过了些时,班里按惯例调换座位,学生们正各自搬着自己的课桌往旁边移动,看见那些小个子的学生搬桌子时的艰难样子,我自然的走过去,帮上一手,当我帮一个小女生递过凳子后,看他还坐在原位,已经收拾好了书本做好了搬位的准备,但却用一双眼睛期待地望着我,我马上读懂了那眼神。我没有说话,径直走到他的桌子边,不动声色的抬起桌子的一角,帮他把课桌移到了规定的位置。他脸上露出情不自禁的得意和满足,而我却表现得从容自若,就像帮其他人一样正常不过。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我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他一个软硬不吃的顽劣学生变成了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上课能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每次作业都按时交,卫生活动准时参加。科任老师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小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家长也到学校询问我用了什么秘方,这孩子双休时不往网吧里跑了,在家长面前说话也温和礼貌多了。我这才舒了一口气。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默默无声地帮助他关注他,就是要换来这种结果啊。其实这么多的“不经意”,却是我在思索挽救他的方案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么多的“无意”,却是有意的“蓄谋”,这些“不经意”换来了一个学生的变化,真让人兴奋不已!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当遇到一个棘手的学生时,当过多的谈话,沟通不起作用的时候,不妨试着用这一着,把一切的关注和师爱融化在生活的细节当中,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教育,从而改变自己。人们应该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只是一种教育理想,而是一种教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