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一次谈话引起的思考

作者:叶 红




  记得上学期刚接手五(2)班时,我心里竟像孩子那样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心想:一定要和班上同学和睦相处,一定要能每天微笑着走近教室,微笑着走出教室,一定要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
  好景不长,才两三天,这欢快的进行曲里便掺杂上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学生陈书明不做作业,上课经常嘻笑,扰乱课堂纪律。于是我把他找来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可他却表面一套——俯首认“罪”,背后一套——我行我素。每天的作业里,依然找不到他的名字;每天的课堂上,依然能听到他讲小话的声音。于是,我找来了他的家长,把他在校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告诉给了他的家长,家长听了,表示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孩子,我心想这下陈书明同学该有所改变了吧。可第二天,我见他眼神里充满了责备,后来听同学说,昨天他爸爸在家里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看来,陈书明同学是在怪我“告状”而挨打了,我心中暗暗自责,这次采取的教育方式不适应他。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依然我行我素。
  其实,陈书明这孩子脑子很灵活。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冒出许多别人想不到的妙句,作业有时认起真来,字还很漂亮,可就是不愿写,潦潦草草几笔完事。对这样的学生我真是又爱又恨,怎样才能让他端正学习态度呢?我在不断反思的同时开始注意起他来。
  我们班每天都有一个听写生字词的习惯,连续几天,我都发现陈书明——个头脑灵活却不爱学习的孩子听写都在九十分以上,并且有两次还是满分。我对他的听写成绩产生了怀疑,是抄来的吧。平时看他很少做作业,上课也没怎么认真听讲,怎么能把生字词掌握得那么好呢?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次听写时,我便站在他的旁边,我报一个看着他写一个,听写完后,他竟然又全对了,再看着旁边一个天天做家庭作业的同学,一下子错了好几个,我心中暗暗吃惊,于是问陈书明:“你每天抄写词语的家庭作业都没做,也没看你上课认真看书,你是什么时候记住这些词语的。”“老师,我看过呀,我只看一遍就记住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由得暗暗佩服,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下课后,我在办公室里和其他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别看陈书明平时很调皮,作业也很少做,可脑子还是很聪明的呢?我看班上最聪明的就是他了,要是他能端正学习态度,变得懂事一点的话,他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在批改日记时,意外地发现了陈书明的日记本,他端正的笔迹使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日记里所写的内容更是让我惊愕不已,他在日记中说,他在办公室外无意中听到了我和同事的聊天内容,知道了我很欣赏他,他在日记的结尾这样写到:“叶老师,听了您的一席话,我很受感动,自从入学以来,没有哪个老师夸过我,我知道我是聪明的,可就是太懒,管不住自己,您的话给了我信心,我一定不比别人差,叶老师,等着瞧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看完日记,我写下了这样的批语:“陈书明,老师相信你是个守信的孩子,如果你真能说到做到的话,我一定送你一本你喜欢看的故事书。”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课再也听不到他嬉笑的声音了,每天的作业本里都能看到他的名字了,在后来的一次单元测验中,他还考出了八十多分的好成绩,这可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成绩。在班会课上,我就陈书明的进步在班上好好表扬了一番,并把他树立为班上学习的典型。看到他的进步,我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送给他一本他喜欢的故事书。那一刻,他显得异常激动,不停地对我说:“谢谢您,叶老师,谢谢您……”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书明的表现越来越好,上课经常看到他认真听讲的样子,常能听到他精彩的发言。我好几次注意看他,他总会用眼神告诉我他的自信与骄傲,告诉我他的感激和信服。
  一次小小的同事间的谈话给一个后进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呢?是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关注全体学生?老师不同的关注,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群体需求,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