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张春燕 沙 燕




  本文从艺术教育对促进智障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艺术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特有作用。从优化艺术学科教育、优化艺术渗透教育、优化艺术主题教育、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四方面阐述了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完善智障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问题提出
  
  特殊学校面对的是一群有身心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究竟有怎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组拟从艺术教育对促进智障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艺术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特有作用,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交流他们的思想与感情,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克服自我发展中的障碍,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心理品质。艺术上的成功也能点燃残疾学生的自信之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实施过程
  
  (一)查阅资料
  为了正确把握弱智儿童的心理和人格特性,力求课题研究思想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课题组查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张福娟、刘春玲、孔克勤等老师曾在《智力弱后儿童人格特性》一文中指出: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人格特质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儿童相比,弱智儿童大多表现出一般活动欠佳,情绪不安定,自我中心、比较固执,容易自卑、神经治疗不明显等特征,同时也指出,IQ水平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脑功能受损越严重,对个性的发展也就越明显。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解到了一些实施促进智障儿童心智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查分析
  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上海常模修订版)对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的班主任对全体智障学生从一般活动性、生活习惯、独立性等十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在干预结束后进行对比(见下图)。
  (三)干预实践
  1. 优化艺术学科教育。
  实施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的教育,课题组请市特级教师作为课题研究引领,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述说;恰当设问点拨,激发成就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三方面的深入探讨研究,做精、做强学校的艺术类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渗透学科艺术教育。
  所谓学科渗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智障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体现于学科教学之中;二是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因素的促进作用。
  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几种形式:
  (1)布置艺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2)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教学内容;
  (3)合理期望,创建艺术化的评价手段。
  3. 优化主题性艺术教育。
  主题性艺术教育活动,就是通过综合展示、绘画展览、文艺汇演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用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追求以表演的形式勇敢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树立学生的自信,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4. 优化隐性艺术教育。
  隐性艺术教育就是指艺术化的物质环境的营造和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建立。
  一方面,学校着力装扮校园内的每一个空间,做到布局生动活泼,色彩淡雅舒心。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通互助的家校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美感的校园环境。
  
  三、实践结果
  
  从对智障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前后的心理水平的统计情况来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一分别表示《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十四个项目前后测得情况,可以发现在一般活动性、生活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学生均有提高,在神经质、未成熟性方面平均分值基本持平。
  在前后测的T检验中,P值有两个结果0.839和0.960均大于0.05。所以这两个指标后测与前测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的P=0.00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践后各方面都有进步。(见下表)
  
  
  四、主要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 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的内心常常难以被人理解,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学生所投射出来的心理表现,教师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会出现对学生的错误理解,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困难较大。
  2. 在艺术教育中所使用的心理辅导的方法往往是间接的,很难直接、快速地解决学生的内心矛盾焦点的问题。
  3. 艺术教育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所有的心理问题,需要和其他的心理辅导手段相结合。
  4. 在艺术教育中所使用的心理辅导的方法比较简单,如何与其他心理辅导方法进行整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五、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在使用艺术教育手段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辅导方法如何灵活多样。
  2. 以艺术教育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教师的心理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本研究中没有作深入探讨。
  4. 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心理变化没有涉及,所以针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心理辅导非常少,而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