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为了发展而教育

作者:杨 骞




  “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是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确立的办学理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发展是学校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是校长追求的办学目标,所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育”、“为了教师的发展而教育”、“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教育”便成为了辽宁师大附中学校规划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针。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育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应该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物质的与精神的,生理与心理,知、情、意、行,德、智、体、美,真、善、美,个性与社会性,左脑与右脑(全脑),观念的与行动的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方式应该是多方位的:全面而非片面,协调而非崎型,联系而非孤立,充分而非不充分,积极而非消极,正面而非反面,合目的性而非反目的性,持续而非间断。从一个完整的人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提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即总体上要培养:做新世纪的主人(即主体发展性)。知识上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情感上包括:好奇心、责任心、爱心;意志品质上包括:自律、自尊、自立、自强;行为上包括:学习力、审美力、运动力、应变力、批判力。即“一性”、“二知”、“三心”、“四自”、“五力”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学生发展目标,学校构建了八大教育活动(教育措施):课堂教学(主渠道);社会实践活动(如学校十大社会实践基地等);社团活动(如文学类、游戏类、智力类等);竞赛活动(如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文艺比赛等);学校管理活动(如值周、校刊编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重大集体活动(如升旗仪式、课间操、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元旦联欢活动等);主题班会(如“做一名合格的附中人”,“我的高中生活如何度过”,“做一名知法守法的高中生”,“学法交流”,“做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才”,“我怎样报答父母”,“高中生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的高三生活如何度过”,“高中生的爱情观”,“我的成长与班集体”等);报告会(如“读书与人生”,“读书与成才”,“高中生如何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知法守法、依法成才”,“学习与快乐”,“青春期的爱情漫谈”,“科学应试,决胜高考”,“理想、前途、命运”等)。
  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学校明确要求:(1)要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称之为教学,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参与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区分为五个层次:注意参与(学生听教师的课),情感参与(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合作参与(学生思考教师的课),自主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主学习),以及创造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上有贡献的人)。(2)课堂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包括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被孤立或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尊敬教师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等。(3)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4)课堂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交流与个别教学,讲授、指导与自学,等等。(5)课堂要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重构,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方法、强调学科能力。(6)课堂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研究教学现象、探索教学规律、实现专业成长的平台。
  
  为了教师的发展而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现实证明,没有教师的充分发展,就难以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为了教师的发展而教育”就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校长办学的重要思想。为此学校提出了“教师第一”、“教师专业发展”和“校长是教师校本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并进一步提出,教师的发展,绝对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而是包括了很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十个方面: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智慧的生成.自主意识的觉醒,教育思维的转换,教育幸福的体验,生命价值的实现。
  根据理性分析和经验总结,教师的发展主要有五种方式:(1)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2)反思——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3)交流——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4)研究——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己;(5)实践——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为实现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学校对每一位教师都规定了明确的具体任务,即如下的四个工程:(1)新任教师培训的“九个一”工程.第一年上学期完成“一次演讲”、“一手好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下学期完成“一本教育日记”;第二年上学期完成“一项活动”、“一份命题”,下学期完成“一个课件”;第三年上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包括每学期教学论文)、“一堂好课”(包括每学期教案设计),下学期完成“一位好班主任”(包括每学期学习专著的读书笔记)。(2)名师培养“四个一”工程阅读一本教育名著,并写出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研究一个教育教学专题,写出有相当质量的论文,并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指导一名青年教师(至少);每学期结束,要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3)高三教师“四个一”工程,研读一本有价值的高考复习资料;研究一个与高考相关的专题,并写成书面材料;提供一份模拟试卷;收集一个备考信息。(4)其他教师培训“四个一”工程,读一本教育(学科或有关教育)专著,最好是名著,并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读书笔记;研究一个教育教学专题,并写成论文;设计一个高水平的教案;跟踪一个学生案例,作好观察记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写出分析报告。
  为确保上述校本教师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学校建立了“2288保障体系”:2个小组,包括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2个机构,包括教师教育处和由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组成的实施网络;8个工作职责,包括了校长职责、教师教育处职责、教务处职责、政教处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师教育专干职责;8项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反思制度、交流与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堂实践制度、专业引领制度、考核与评估制度、评比与奖励制度。
  
  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教育
  
  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只是学校发展的外部表征,也只是学校建设的一个方面,课程建设、教学建设、环境建设、人际关系、甚至校长素质的提升,都是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辽宁师大附中把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在六大方面,即:专家型校长,智慧型师资,多样化课程,鲜活的课堂,人文化环境,健全的学生。
  比如,学校在遵循“贯彻执行国家课程,适度调整地方课程,开发创新校本课程”的原则下,构建了立体化的大课程体系:(1)(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相结合;(2)(三类课程)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显性与潜在课程相结合;(3)(三种课程资源)校内、校外与网络化相结合;开发的校本课程包括了四类:(1)综合型课程:科学、人文、社会、修身等;(2)拓展型课程: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学,知识论等;(3)研究型课程:课题研究(专题研究)等;(4)特长型课程:科技、文学、语言、体育、艺术等。
  比如,学校文化的建设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文化。学校是一个服务机构,为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服务,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服务。校长是为教职员工服务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是为学服务的,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2)学习文化。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思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无时不学,无处不学,大兴学习之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3)探究文化。教育具有普遍规律,但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的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是很强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校管理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把所有的行为都看成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人际关系的建立追求的是和谐共生。(1)要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主流的价值取向。如学校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的办学理想;“熔铸精神,享受教师”的教育理念;“服务之上,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2)教师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工作中的“十大关系”:教育行为与教学效率的关系,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师德与教学能力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自我的关系,我与学校的关系。(3)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工作、团结合作、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4)形成一种体现“尊重、诚信、宽容、关心、共生”的工作环境;(5)让教师们充分体验学校工作和生活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辱感、危机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