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放”在自主探究课堂中的尝试与思考

作者:施莉莉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把准备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获取知识,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笔者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课中充分实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学内容不多,只有两个电路的画图、连线和识别。原设计用一节课讲完,上课后,经过简单的复习和引入,就让学生想想画画。用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两个小灯泡和若干电线,创设出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让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并画出电路图。学生边画教者边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大致相同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意外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画的电路图很有创意,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画错或者不会画。教者本想等学生画完后再出示两个“正规”的电路,让学生对比一下,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征,再做一定的练习题,这节课就算圆满结束了。可是,却发现学生设计电路的兴趣正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正高。于是,教者利用这一契机,把学生的“创意”设计和存在问题及时化解。于是让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各自画的电路图进行讨论,看谁作的正确可行。顿时,学生们的热情再度高涨,原来不会画的、画错的很快就在其他同学的指点下弄明白了,而那些有创意的,经过激烈的争论也有了结果。接着,每个小组说说认为可行的电路图,结果所提出的电路图中有6个是有创意的,而且是可行的。
  看到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这么浓,小组自主学习作用效果好,有创新意识,于是,教者产生了再“放”的念头,让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哪些电路图可行。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个别有问题的也很快在小组中解决了,小组意见不统一或解决不了的,教者加以引导,最后也都解决了。当学生们正分享着成功的愉悦时,教者又提出:能否把这节课的画图经验总结出来,根据电路出现的现象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类型电路的特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一会,不同类型电路特征被同学们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大家的脸上。
  
  [反思]:
  
  教者对这节课的教学是满意的,因为,从学生的感觉可以得到证实。反思这节课,教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合理调控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见和设想,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教学设计的复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测不到的事情发生,如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前预习程度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的实施,因此把教学设计和课堂实际结合起来,进行适时合理调控是很重要的。这节课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气氛较浓,并表现出创新意识,让原来以演示、观察、归纳为主的教学设想,改成了以学生探究、小组互动、实验尝试为主的模式进行。这样一改,结果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好得多。这种信任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是教师能否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合理调控,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关键是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把“教”学生知识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习知识。这节课在进入新课前,先做了个演示实验,出示两块电路板,上面各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但连接的线路在背后,学生不能看到。教者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合上开关四个小灯泡都亮了,分别在两块电路板上任意取下一个小灯泡,同学们惊奇的发现:两块电路板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样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和设计尝试欲望,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讨论和连接电路图的自主学习的那段情境。
  
  三、加强物理教学的实验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课改的有效途径,改变过去那种演示实验多于学生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学边实验”等形式代替“独角戏”的实验模式,把总结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新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本节课如果减少小组互动和连接实验,就完全是一节老师的讲授课。这样安排,学生刚产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打断,教师进行的所有分析、归纳、小结,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取。如改用“放”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小组互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延续,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乐趣,也就会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