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用艺术的语言阐述艺术

作者:贾英昭




  连续观摩了几节美术课,正为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感到高兴时,同时也发现了:美术课堂气氛的沉闷,突破重难点时的生硬,教学环节的跳跃等不足的地方,从中不难看出美术教师语言的随意性和贫乏性,反映了美术教师缺乏语言组织能力、措词的严密性、遣词造句的逻辑性以及对文本内在知识挖掘不深的通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靠语言来实现的。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科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做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一、导入语——激趣引情
  
  新课的导入首先是“抢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当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后,教师就很容易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不仅为教学做好了铺垫,也使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曾经听过一节美术课,课题是《小小厨师》。开课伊始,只见老师一身厨师打扮,接着说:“同学们,我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也是一位出色的厨师。现在我拿出自己的几道拿手菜请同学们“尝尝”。在叙述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菜式,短短的几句话,很自然地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十分形象地引出了课题。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在新授知识的需要下,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运用故事、猜谜、音乐、三维动画等方法,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忘我的境地,去体会美、创造美。
  
  二、提问语——启发思维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课堂语言也不例外,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问,问得巧妙,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使得提问教学效益最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美术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会感染学生情绪,巧妙艺术的提问能发生连锁反应,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美术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地思索。如果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提出非常专业的“肌理、形式”等问题,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提问要避免过多、过杂,不能为提问而提问,美术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美术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要问在关键处,问在重点处。
  如在《节节虫》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小朋友们好,我们是快乐虫虫,你们猜猜我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观察后告诉老师,接着“现在老师给每组都发一只快乐虫虫,要考考我们同学,你们组的节节虫是什么材料做的?每节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哪些是新材料、新方法?(小组研究)除了这些材料,你还能想出哪些材料和方法?”学生们想了很多种方法:用彩色挂历纸先做成一节一节的,再粘接;用橡皮泥粘接;用弹簧粘接;用线绳粘接;用回形针连接……“同学们想的很好,说的也非常好,那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做一个?好,打开自己组的百宝箱,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材料?与同组小伙伴商量一下,如何用这些材料去制作?(小组探讨)”由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自然过渡到探讨技法。
  提问的类型很多,有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点拨性提问、质疑性提问等,合理的设计好和组织好各种问题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提出的问题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回忆。
  
  三、评价语——树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的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如“你真棒!”“你表演的真好!”看似简单的语言,学生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认为自己离目的地不远了,会信心倍增。因此,美术教师在看到学生作品时,脱嘴而出的应该是“画得真好!”接着很婉转地提醒学生“如果这里这样修改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教会了方法。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学生已经不满足“好!”“棒!”单调的词语,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就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词语量,根据课型变换评价语言,如: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巧手!”“未来的制作高手就要诞生了!”;绘画课,“你的小眼睛真亮!”“你的色彩感觉真敏锐!”“你的观察力太棒了,长大一定能成为一名侦探!”;欣赏课,“你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世界太美了!”任何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都是带有目的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动脑活动也是一样,如果他既达到了目的,又受到鼓励、赞赏,那么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厚。有时即使学生做的不够好,我们也要发现其优点,鼓励其张扬个性。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四、结束语——发人深省
  
  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结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余味无穷。可见课堂小结是课的重要部分,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些美术教师不以为然,课堂小结随随便便,或者干脆没有小结,于是就给学生一种不完整的感觉。通常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将教学过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概括整理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储存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设计《鱼》一课时,可以这样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制作立体的鱼,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先撕出鱼形,然后添画花纹,最后让鱼立起来,变成一张美丽的贺卡。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做成立体的,其他小动物也可以。想好形状、颜色、花纹,就能做一张漂亮的立体贺卡!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做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
  美术课的课堂小结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或是与下节课衔接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讨论或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如《恐龙世界》课堂小结,可以这样设计:“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恐龙乐园胜利完成了。可老师还有几个关于恐龙的疑问,想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下节课告诉老师。问题一,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问题二,体形巨大的恐龙是怎样飞上天的?问题三,恐龙还有希望复活吗?”等等。美术课堂小结还要结合学科特点,用艺术的语言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小学美术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去拨动学生美的心灵,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用具有艺术美感的语言形式(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协调),精心设计能开启学生心灵和激发学习热情的课堂语言,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栏目编辑 李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