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浅谈交流互动教学
作者:郭 姗
一、交流互动学习基本框架
1.预习、自学——“交流”的基础。在授新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的主体。课堂中学习小组的组成有很多种。可以同桌成组,也可以临座成组,可以划定区域成组,亦可以自由组合成组,小组讨论一般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时,小组长先把各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让大家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与组间交流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给出标准答案,而要设法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组际交流——“交流”的关键。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自学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讨论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总结评定——检测学习效果。合作互助学习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等。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尽量的使各式评价合理,充分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二、交流互动学习立足学生能力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突出特征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运用交流互动学习模式时,应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功能,借助新教材各类题型的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一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新课文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交流一互动”式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行为时,不能只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要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交流——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重视让不善言语的学生打开“话匣子”,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还要善于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当然,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以平等身份适时地参与小组的讨论,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教师还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要不断改变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素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