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万方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家间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和人才竞争,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把改革和发展教育当作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从2001年起,我国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2004年宜昌市全面进入新课程。
李岚清同志曾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就是要把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负责任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思想品德课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首先成为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就必须改变思想品德课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日益扩展的社会生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切实把握新课程理念,实施和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忽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平等的人,是一个有尊严、有思想的人,更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总是把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位置,让学生不停地接受那些深奥的教条,其他的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情感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则靠边站,过分关注优等生,歧视差等生、学困生。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成为一副只知板着面孔训人的生硬形象,学生厌学程度可想而知。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他们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我们在教育中要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这是思想品德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学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着眼学生的未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改革填鸭式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混考试,完全是把学生当作是一件容器,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讲的振振有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不让学生讨厌才怪。必须改变成年化的语言和灌输的方式,把思想品德课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大餐。
改革传统的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教师致力于导,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养成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和规范。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努力必须经过学生内化才能产生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出结论需要过程。教师应放手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沿,指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自学、自疑、自答,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真正充当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主线。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教学是一种纯理论的读背考死条条,硬灌满灌,学生难懂,缺乏亲身的体验、感受。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德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道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要通过活动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以活动为主线,首先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以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创设一定的情景,广泛开展如讨论、演讲、辩论、竞赛、实话实说、人生AB剧、模拟法庭等活动,力争看法让学生讲、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情感让学生抒,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悟、体验。例如,笔者在教授“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时,让学生表演这四种情绪脸谱,并用身体语言表演体现四种基本情绪的成语,让同学们竟猜,看哪个组的同学猜的多。课堂活动中,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使学生理解了积极的情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活动为主线,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是个小社会,还要走向大社会,可以根据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办墙报、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此,笔者组织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开展一次“弘扬奥运精神”的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办一期墙报,在全校引起了较大反响,也激起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高潮。
改革单一的教学来源,以鲜活的材料为载体。过去,教材是教学的唯一来源,现在教材只是重要来源之一。这里所说的材料不仅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文本、音像、实物、人力资源等各种教学资源,更是指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学生是用教科书学,而不是学教科书”。社会生活是最好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要摒弃纯理论的教学,要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材料为载体,通过搜集材料、展示材料、处理材料、感知材料中的道理、体验材料中的生活,把材料中蕴涵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改革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唯有考试,以考试分数论英雄,高者王,低者寇。这种评价方法严重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品德,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丧失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全面的眼光量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是灯塔,指引人们的航向,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教师共同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现阶段,考试仍是不可避免的,但考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纸笔测试、心理测试、活动性测试。考试成绩应是等级制的,如优良中差、ABCD。此外,还要更多地通过观察了解、谈话发言、活动记录,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发展是硬道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全面发展了,新课程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实现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栏目编辑 王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