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运作

作者:刘堤仿 邵中庆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了解教师专业结构及其层次,准确地分析现状;二是要弄清教师职业角色,合理地制定目标;三是要掌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广泛地寻求行动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在人人都谈论教师专业化的今天,人们对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仍有很多疑问。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规划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来说规划有三个方面:第一,你目前在什么位置?就是现状分析,明确现在所处位置;第二,你要去哪里?你的目标在哪里?你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就是发展目标的问题;第三,你怎样到达那里?怎样到达你的目的地,就是你的行动和策略。当然,具体的细节怎么做,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不需要统一要求。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一定要发挥你的特色和特长。我们从发展战略来说,应该有所为或有所不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项和弱势,如何做到弱势减小、强势放大,这点非常重要。任何教师的发展都是从合格教师起步,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再到特色教师,最后还可能成为专家级教师。第二,要关注实践。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怎么发展,关键是如何站稳课堂。课堂站不稳,教学质量上不去就谈不上教师专业发展。当然,我们说的教学质量是指全面发展、素质发展,其中也包括学科教学质量。第三,要注重提升。你有很多教学经验,有很多教学智慧,怎样注重反思,怎样在反思基础上加以提炼、提升,这个也是需要的,就是把个人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东西。这些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教育事业都是非常有益的。我们觉得这三点在做发展规划的时候要关注,在教师专业发展整个过程中都要关注。
  
  一、了解专业结构,准确分析现状
  
  做教师成长规划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认识教师专业呢?首先要弄清专业结构及其层次,也就是要看他具备的做教师的“才、学、识”。古时的“才”指材料的裁剪能力,“学”指材料与工具,“识”就是见识。教师的“学”就是学问,即具备的教育专业理论与方法;教师的“才”就是教育教学能力,即完成教育工作所应有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教师的“识”是指其分析鉴别知识,再融会贯通后获得个人见解的能力。教师成长各个阶段(现在通常有各级骨干教师,名星级教师,也称为梯级教师)所表现的专业结构的层次与需求是不一样的。笔者曾经对区域性教师成长工程基地作过调研,所反映的“才、学、识”三者间的专业结构数量关系是:一般教师认为77%、18%、5%;县级骨干教师认为是65%、25%、10%;市级骨干认为是55%、30%、15%;省级骨干认为是51%、33%、16%。这表明一般的教师可能具有完成工作的“才”与“学”即可,但名师必须具有“识”才能名副其实。
  在弄清教师专业结构的同时,还要分析自己在专业发展上处什么地位,专业结构三个方面的优势或劣势各是什么。如有的教师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等作宏观层面概述式的定性分析,也有的选取教师专业的微观层面作定量和定性分析。如教学实践层面(课堂教学)的才(预设才能、组织才能、应变才能、交流才能、评价才能、技术才能)、学(教育心理、学科专业、综合理论)、识(反思性见解、批判性见解、上升性见解)等指标来对现状作出判断。
  
  二、弄清职业角色,合理定位目标
  
  教师由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需要经历漫长的道路,这个漫长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根据专门职业的要求来培养,教师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瞄准专家型教师的方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认为,教师职业正在完成由技术熟练者模式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转变,继而发展成研究探索者模式。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具有的教师专业的核心特质、衍生特质及其专业成长能力。一般而言,“专家”是专门职业中的突出者,一个教师是否是一名“专家”,判断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备了作为教育专门职业的核心特质,主要有:(1)一套有学术地位的教育理论系统;(2)一套与教育理论系统相适应的教育专业技术;(3)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4)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5)教育专业人员须具备忘我精神;(6)教育专业人员须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7)教育专业人员服务须公正不偏。判断的标准之二是是否具有作为教育专门职业的衍生特质,主要有:(1)受过长期的教育专业训练;(2)教育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学科;(3)形成了垄断的教育专业知识系统;(4)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5)有制裁成员权力的教育专业组织;(6)教育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权威;(7)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8)教育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9)有一套制度化的教师道德守则;(10)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判断的标准之三是是否具备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成分,它是教师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己的实际表现和行为,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历程。自我诊断实质上是一种内滋激励,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自我诊断能力,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诊断,将有助于其专业发展,提高其成熟度和内驱力,提高自己的魅力素质和专业形象。
  教师成长规划的目标制定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成长能力的培养,即要求教师根据专业成长指标系列的构成要素进行。这些要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职责、素质、效能三大部分。职责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完成的任务及其达到的目标和标准;素质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努力履行的各种职责、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具备学校整体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品质等;效能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效果诊断标准和育人效率诊断标准两类指标体系。这三大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教师素质标准体现了从一个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教师素质对于创新教学的开展及教学方案的选取和确定起决定性作用;教师职责标准,反映在创新教学活动中不同时期、不同环节的职能和责任要求,对促进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的职责有着优化作用;教师工作效能标准,反映教师按照学校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监督保证系统运转效果和效率的要求,对专业化发展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长目标与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吸取、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形成、与较高科研工作能力和专长的养成等要素息息相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