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教师教育大学化:理念、制度与变革

作者:谌启标

遵循这种模式,并具有向一体化模式、模块化模式靠拢的趋势,例如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按这种模式进行培养。
  “连续性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大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学习1-2年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将师范性课程和学术性课程分开进行。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施广博的人文科学课程为学生打造宽厚的学术基础;通过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未来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背景和经验。这种模式的优点还在于,学生可以为将来选择第二职业或者第三职业做好准备,例如加拿大、美国等具有这种教师教育模式。
  3.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本土实践。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5年工作要点指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部分师范大学开展“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部2005年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强调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学教师培养,鼓励试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的模式。”教育部关于200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颁布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培养专业指导和质量评估。”
  我国政府提出了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轨的战略决策,当前全国已经有160多所综合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另外许多师范大学为适应转型而成立教育学院或者教师教育学院。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模式有:①将教师培养转移到教育学院的“4+2”模式。②赋予传统职前培养以新的职后培训职能模式。③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④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开设置模式。⑤构建新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模式。⑥教师教育专业与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模式。⑦以学科教学论课程为主线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模式。⑧师范大学与其他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学院模式。⑨教学与管理和职前与职后的双一体化模式。
  
  三、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评价
  
  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涉及到相应的课程观、实践观、研究观和质量观。
  1.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课程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决定于对教师教育的性质定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可以有三种模式:一是在独立定向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对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一些微调;二是在师范院校内部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做较大的结构性改革;三是开放教师教育,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教育委员会(ACE)研究分析了成功的教师准备课程的一般特征:①文理、教育学科教师合作。②高等学校领导和基础学校领导合作。③教师入职要进行有效的鉴定过程。④教师教育课程要有互动过程。⑤课程要素有机统合。⑥课程质量和产出要有可信的评价过程。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是一种政策标准,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未来教师教育准备机构将启动绩效和责任标准的评价机制。新加坡各种文凭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七类:教育研究类、课程研究类、课程内容类、学术科目类、实习课程类、语言与学术论文类、一般选修类。
  因而,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课程在价值取向和实践特性上满足以下标准:①符合教师教育许可要求。②达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③通过教师专业组织鉴定。④建立中小学伙伴联系。⑤持续改进教师教育课程。
  2.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实践观。从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实践层面而言,教师教育的实施开展多种合作,包括:①大学教育学院内部的科系合作。就课程层面而言,教师教育学院在班级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特别是消除许多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准备不充分的状态。目前这种类型的合作已经想当普遍。②大学教育学院和大学学科学院之间的合作。由于学院之间存在一些不能解决的实践问题、存在的资源竞争以及各自训练状况的不同主张,这种合作以前常常被忽视。目前许多大学开始建立并加强合作体制。③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合作。这种合作利于师范生适应基础教育、获得教师专业技能;同时能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例如,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培养教师的新型方式。“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学生及早获得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和中小学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也日渐多样化,这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为未来教师获取教学实践经验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研究观。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开始了教师教育改革运动,其重点就在于教师能力的培养,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要善于把知识交给学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研究观意味着基于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所谓研究就是一种涵盖了所有教师教育课程的观点。大学的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环境,其所有的活动都基于研究。在学科教师教育中,这种原则的运用意味着师范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并具有研究能力。基于研究的学科教师培养,其目的是让师范生具有最优的学科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大学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并为教师提供终生培训。
  4.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质量观。新世纪教师教育的发展自然是以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因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十分必要。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质量保证核心是确保专业化机构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准。其基本要领是:教师教育的机构认证是专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够使专业认证具有合理性,就需要制定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评估标准等构成了一个专业标准体系,但从国际经验来看,专业标准应当由专业组织制定,于是教师教育的专业组织承担着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