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让课堂带上文化的烙印等
作者:黄安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提倡“手脑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可以量身定做什么样的课堂文化。如果期望学生勤奋努力,善于抓住先机、把握成功,我们就提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盼望学生走向优秀,则宣传“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及“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期盼学生走向卓越,则倡导“做创新的事,创新地做事”。
“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那就把我们的话重复十遍、百遍、千遍,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照着做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文化,一种让学生一生享用的“课堂文化”。
(摘自《中国教师成长网》黄安彪/文)
(栏目编辑兰云波)
哥伦比亚:老师让学生自己写书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名中学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写书,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卢斯·德尔隆多尼奥2004年来到波哥大胡安德尔科拉尔中学任教,同学们不爱写作的习惯令他担忧,他决定想办法“勾起”他们对文字的兴趣,于是他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写一本书。德尔隆多尼奥说:“从初中开始我就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从高中开始写书。”
德尔隆多尼奥让学生先定期阅读名著,待明白一些写作手法后就开始自己写书。尽管同学们第一次听老师说到这样宏大的目标时都抱怨太难了,但在德尔隆多尼奥的要求下他们在写书时将所有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这项计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他们私下里比赛阅读,然后在课间抓紧写书。每当同学们阅读或编写自己的作品时就会引经据典、字斟句酌,他们的写作手法和拼写水平自然也大有长进。写书也促使同学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感和遇到的问题。正如老师鼓励他们的那样,他们要为青少年写下自己的生活,把握他们这一代的脉搏。
3年后,在这个“走向新知”计划的指导下,每一名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自豪地说他写了自己想写的书,而且写得正如他们想象中的那样。
(摘自《教育文摘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