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味和数学味

作者:赵秀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如何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调和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现实生活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没有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是不存在的;没有数学这座大厦,生活也是不精彩的。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不断积累起来的,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一般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出现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学生需要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所以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味这个调味剂。至于数学味中到底要加多少分量的生活味,这就要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当学生储备的基础知识不足时,生活味过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就要多添加一些生活味成分;当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时,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那么课堂教学的生活味就要淡一点,生活味过浓不仅会冲淡数学应有的味道,还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吗?显然不是!那完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也不是!到底是什么呢?数学教学的目的应当是以下几点:
  第一,是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储备能量。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目的。
  第二,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第三,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数学教学只研究数学的概念、意义、法则、定理等理论知识,不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不行的。反之,只注重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不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不行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好比大厦与基础的关系,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生活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生活这个坚实的基础就建不成数学这座大厦,但是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数学这座大厦,而不是生活这个基础,所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因为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经过精加工以后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而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这就注定了数学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数学味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味。生活味是作为“烹饪”数学这道“大餐”的调味剂,生活味是为数学味服务的。
  
  三、逐步用数学味淡化生活味
  
  数学问题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外部——实际生活;另一种来源于内部——数学本身。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分清问题的来源,来自数学外部的问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数学问题;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要与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应从数学内部引入数学问题,不能把创设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摆设。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比较缺乏,他们对这些简单的知识还是感到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时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生活味比较浓一点。但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对学生的这些变化和发展视而不见,数学教学也不能始终停留在生活这个低级的层面上,而是逐步从由生活情境引入问题转变为由数学引入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储备的知识系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用数学味淡化生活味。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有生活味是对数学教学的科学思考和理性认识,关注“数学味”,既是对数学传统教学的继承,又是对教学注入“生活味”认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