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德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及启示

作者:陈晓萍




  科学课程在德国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地理、社会、经济学、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学科的内容很广泛,它和语文、数学并列为三门核心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是德国小学赋有特色的一门课程。德国的16个州教育独立,各州的教育大纲不同,名称也不完全相同,但其内容大同小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教育最发达的州之一,小学科学课在巴伐利亚州被称为家乡学与自然常识。
  自20世纪初设立基础学校以来,在德国小学,科学教育从未单独设科,一直采取将几个科目综合在一起的合科教学形式。合科教学的名称,在70年代以前称乡土课或乡土常识,70年代以后,德国对小学理科课程作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德国小学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
  取代乡土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它不是学科的拼凑,而是包含了生物、物理、化学、气象、技术、地理、交通安全、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中涉及的事实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科学课教学遵循的是“直观原理”、“自由活动原理”、“一切从儿童出发”和“整体性原理”,它强调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启发儿童进行活动、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强调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科学方法和有关的技能。总之,它是一门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渗透自己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儿童的经验不应成为科学课教学的惟一参考点。科学课还必须向儿童传授新的经验,唤醒儿童对那些还没有处于其视野之内或至今还未曾接触到的事物形态发生兴趣,使他们能在自我行为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90年代以来各州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改革科学课程。此番改革的重点是其一,强调课程的科学性。使儿童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通过面向科学,重视儿童的取向能力和行为能力,使其主动地参与生活,而不仅仅是适应生活;其二,强调课程的活动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促进对具体的一般关系的理解,从游戏活动、直觉活动发展到有意识的行为;其三,强调生活性。现实生活世界是儿童获取知识、经验、理解与认识的大课堂,那些客观世界的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生活的直接经验及行为交往等,对于教学及效果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一、德国巴伐利亚州2000年小学家乡学与自然常识大纲简介
  
  德国巴伐利亚州小学家乡学与自然常识2000年最新大纲充分体现上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它致力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水平的相对平衡,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这两根轴线构成了新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实际生活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科学知识的教学范围和程度,则是从科学的角度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在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这两根轴线的交接点处,科学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被开发。新大纲主要有如下特点:
  1.新的计划有了本质的变化。新计划给教师很大的灵活性,除规定学习的内容外,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选择教学计划以外的内容,也可以将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宽。选择这些内容的准则,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多样性和尽可能具有典型性。在这里,新教学计划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照学生的一些建议或者是教师自己的一些综合性计划进行教学;也可以尝试用各种富有创意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学习内容加工处理,在参与过程中,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技术。
  2.将综合性的基础知识融入特定的主题范围之内。如交通规则教育,在1~2年级中以完整的主题形式出现,3~4年级教学计划只安排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媒体教育,应用新的媒体,随时要进行积极的阐述和说明,培养学生能对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用思考、批判的观点加以利用;环境教育的方针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3.自然科学和技术内容增加了多维观察和思考的新观点。这样使孩子们在自然生活中,当遇见一些有关科学和技术的现象时,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二、德国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特点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真正的新课程产生于教学活动之中。德国小学科学课在突出探究性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有如下特点:
  1.强调合作学习。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在集体研究,即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科学教学。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先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精神。
  如德国一教师在上“春天”的主题课时是这样进行合作学习的:将二年级和八年级的同学合班分组,每组5-6个学生,其中有2-3个是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上课时要求各合作小组在该主题的范畴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学习、或研究题目,如:鸟类的迁徙、动物的繁’殖、草的生长、植物发芽和开花、山坡、庭院、蓝天、春天的气候、感受、休闲、心情。教师再将这些题目交给全班讨论予以调整,合并相近的题目,删减不适当的题目。确定具体研究主题后,供各合作小组选择。各小组小同学在大同学的带领下,按自己选定的主题,当堂拟定计划,商定方案,然后大家分工合作,要求在两周内完成任务,在课堂上汇报。在这里合作既是形式和手段,又是教学目标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
  2.重视实践活动,融各学科知识与一体。德国小学科学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德国的小学教师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具有很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一位德国小学教师是这样处理二年级的有关蔬菜知识的教学过程:首先,利用学生秋游的时间,带领大家去了一个私人农场,那里主要生产蔬菜。在主人的带领下,学生们从认识有关蔬菜生产的机器开始,然后依次参观一个个温室,最后再到广阔的田野。每到一处,都请主人详细介绍有关蔬菜的生长条件,营养价值等等。在德国一切蔬菜都可以生吃,同学们每认一种品种,教师征得主人的同意,都要采一些分给大家吃。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兴致勃勃地听着。结束时,大家自己可以在田地里选一颗菜带回家。教师则采集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带回学校,为上课做准备。第二天教师在教室的后面布置了一个蔬菜超市。上课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通过买卖蔬菜的角色游戏,整个课堂教学融科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