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教师怎样听课
作者:曹洪辉
四、思缘由
教师听课中的思考主要是针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结合教学情景所作出的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这是促进教师相互研讨、共同成长的根本所在。听课中的思考主要包括文本性思考、过程性思考和效果性思考,换位思考是其主要方式。
1.文本性思考。这要求听课教师侧重想一想:教师是怎样处理教材的?他这样处理好不好?换个角度行不行?教学的起点找准了没有?教者对教材的结构编排、智力因素、情感价值和未来意义等挖掘的程度如何?有哪些欠缺和遗漏,如果让你来上这一节课,你又将如何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与课题内容紧密相关的课程资源。这也就是听课者做到“有备而来”的原因所在。
2.过程性思考。这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思考的问题较多,听课教师要着重分析和思考的是教师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原因以及学生的出色表现和问题症结所在;着重考虑和判断的是教师的声音和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的相关影响;着重感悟和品味的是教师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是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的。假如是自己来上这节课,相关之处该作如何处理?假如我是学生对教师的启发讲解、点拨指导是否能接受和理解。这种思考,听课教师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想。
3.效果性思考。这主要以师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课堂效益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进行审视。比如,教师的“底气”足吗?基本素养上哪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节公开课老师平时会这样上吗?真的向常态课归回了吗?借鉴性、实效性强不强?又比如,学生在上本课之前,是否受到了老师的“彩排”和交待?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看,还有哪些需进一步探讨,等等,都需要听课教师把握在即的。有了上述的充分思考,就不愁评议上无话可说了。
总之。听课教师应根据听课的要求和目的,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在启发讲解、学生在回应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看与记;教师在板书、演示、媒体运用和学生在演练、活动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记与思;学生在练习、教师在巡视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兼顾看与记。课堂教学是“文路”、“教路”与“学路”的“三路贯通”;观察课堂是“听声音、看表现、记过程、思缘由”的“四位一体”。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深入实践,才能融会贯通,也才能真正听好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