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解读基本特性 探寻培养策略

作者:赵洪琴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内涵、基本特性、生成因素和背景的解读,探寻教师教学智慧培养的策略和途径。教学智慧具有个体独特性、动态生成性和一次“消费性”。教学智慧的培养尤其要关注教学人文性,走向行动研究、校本研究、教学叙事研究,关注教师实践缄默知识的培养和积累。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实践智慧培养策略
  
  一、教学智慧的内涵
  
  何为“智慧”《辞海》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英文《韦氏大学词典》则将智慧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感,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展现智慧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恰当地行动的能力”。三种对智慧内涵的界定,尽管表述不一,但仍具有共性,即智慧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显然,智慧是一种能力,它不是知识,也不是智商,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它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直面人生、应对生活的一种最高境界的思维品质。
  “智慧”是一种“能力”,但“智慧”又不等同于“能力”。“能力”是一种“主观条件”,它只是主观“见之于”实践情景的表现;而智慧则不同,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实践情景,同时实践情景又“统一于”主观的共同表现。因此,“能力”作为主观条件只是“智慧”的一部分,“智慧”则是“能力”与“实践情景”的双向整合。那么, “智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与人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的智商、人生的阅历、能力水平、知识程度等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质量有特殊关系,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一个人做事时表现的智慧水平。
  何为“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具体地说,“教学智慧”就是指教师在活生生的教学场景中,对教学事态进行感知和判断,辨别出事态中具有合理性的迹象,领悟事态中其他可能发生的迹象,并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采取行动,让尚未辨明其合理性的迹象和不具有合理性的迹象沿着教师所预期的、合理性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教学智慧”就是教学活动中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智慧,它“不等同于教学经验,也不等同于教学理论,而是二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基本特性
  
  “教学智慧”,“智慧”是中心词,“教学”标示的是教学这一特定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正因为如此,教学智慧既与教师个人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的智商、人生的阅历、能力的水平、知识程度等存在着密切关系,又离不开教学这一独特情境。从而,教学实践智慧便呈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1.个体独特性。教师个人的判断、价值、经验和情感等内在的个性化知识,映射至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处理教学问题的独特方式,从而体现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类型的智慧型教师,面对教学中相同的问题时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都能获得完满的功效。因此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智慧是独一无二的。
  2.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存在多项变量,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复杂过程,不同的时空,各异的师生,无序的“噪音”,使教学呈现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面貌。这种复杂的变化着的情境若没有智慧的干预和指导,就无法实现教学的意向性而处于一种教学无序状态。而教学智慧也只有在具体的变化情境中才能生成,它不可能预设,它体现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情境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变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学智慧的建构过程。
  3.一次“消费”性。布鲁纳曾说过,教学,每日每时的教学,都是一种创造。教师的每一节课,甚至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一次性”地被“消费”掉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某一教学行为不能靠以前的经验直接得到,也不能按照某种理论推演出来。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的结果。因为实践智慧是一种内隐着“非批判性的知识”、“缄默性知识”的思维形式,它以隐蔽的方式在某一特殊情境瞬间发挥作用,对动态现实情景作出理性思考、识别、顿悟,从而直接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因此教学智慧真正是“小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它具有瞬间性、一次“消费”性。
  
  三、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因素、背景及类型
  
  1.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智慧本质上是实践智慧,它表征的是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中能选择具有教育合理性的教学行为的能力。教学智慧隶属于实践范畴,它包含着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立足于教育教学上的合目的性,它符合教学理论要求;教学法智慧体现于多变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去完成课堂教学的责任,它应该符合德性要求。因此,教学智慧必然是“教学经验”、“理论修养”(包括专业学科修养)、“德性”三个方面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缺一不可。“教学经验”能提供的是对教学事态的辨别能力;“理论修养”提供的是教学中所需要的对实践事态的教育判断能力;“专业学科修养”提供的是对实践事态的学科判断能力;“德性”提供的是教学中所需要的对实践事态的反思能力。没有“经验”的教学往往表现为难以驾驭课堂教学进展;没有“理论”和“专业学科修养”的教学则表现为表面“热热闹闹”的形式化教学,缺乏教育支点;没有“德性”的教学却是“压迫性”的教学,致使忘记教育的最高任务是“为人”、培养人。
  2.教学智慧生成的背景。解读教学智慧的生成背景,必须分析其概念所包含的三个关键词: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教育是“培养人”的一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学就不可能有一个有效的“操作手册”。教学的这种复杂性使教学智慧成为必需。教学智慧又往往是由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逼”出来的,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意外情况相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是急中生智,因此教学智慧具有情境性。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教师个体化的教学智慧或教学机智催生之下,教师创新出独一无二的教学行为,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和行动的实效性。
  3.教学智慧的类型。我们从教学智慧产生的动因和情境来分析教师的教学智慧类型。
  最常见的教学智慧生成在由学生或教师引起的出乎意料的情境之中,并且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比如,学生的怪问题、怪答案、怪动作,学生或教师的差错,突发事件或突然而来的干扰,呈现为“课堂教学中的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