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卢昌新




  [摘要]数学能力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初中数学阶段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创新性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可分为概念课、定理(包括公式)、法规及其应用课、习题课与复习课。数学课的目的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数学思想的形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现象很多,对此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引导,指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的学习过程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归纳法、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方法都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很好途径,这样的训练能扩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上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例如,在对“矩形的判别”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的问题情境:用刻度尺度量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精神的需要。这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几个探索阶段,即观察、实验、想像,推理、运算、表述,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归类鉴别等,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技能,形成创新能力。
  4.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尤其在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主动去挖掘知识、获取知识。尤其是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引题,会使学生一下进人积极的思维状态,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此时教师再即时引申,不断归纳总结,学生就会积极反思,寻求知识规律。例如,在初三几何“圆周角定理”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①比较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图形,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观察方法,发现当弧相同时,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只有一个,而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②运用数学对应的思想,猜测同弧所对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存在某种数量上的关系。③迁移圆心角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来帮助分析圆周角的数量关系。④运用无限多个向有限多个转化的思想以及按二分法的分类方法,经过两次分类,把图中的圆周角分成三类:圆心在圆周角上;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心在圆周角外。⑤再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发现:“当圆心在圆周角上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⑥在找到特殊情况下的突破口之后, 把特殊情况转化成一般情况来分析,用特殊情况的方法得出“另外两种一般情况下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的结论。
  类似这样用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创造性”数学能力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还有很多。广大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认真研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