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之我见
作者:刘春美
[关键词]新课程 大班额教学 数学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师资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导致了班额过大这种常见现象。这直接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可是,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大班额的现状,因此,许多教师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本无瑕顾及其他,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大班额的教学质量呢?
一、纪律——上好课的保证
一线教师最清楚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何况不想学、不守纪的学生。大班额纪律影响更大,人多不好管理,六七十人的大班一人小声说一句,也是哄声一片,老师怎能上好课?建立好的班纪教师要有魄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这三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关联的,概括地讲就是教师能让学生敬畏。这里的“敬”是上述“三力”的使然,这里的“畏”是学生对老师管理能力的好的评判,而不是教师靠打骂学生而产生的结果。教师要修炼自身内功,提高师德水平。
另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座位巧安排。大班额座位的安排不是小事,它能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座位除按高矮排序外,还要注意把守纪与不守纪的搭配座位,进而考虑到同桌学习基础的差异,尽量能把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放在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活动。②行动听指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难时一定要养成举手的习惯,大班不像小班,大班人多势众容易生乱。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作统一要求,教师或言语或手势做到令行禁止,切不能让老师拍着桌子还停不下来。③兴趣是关键。通过对比研究实践,再次验证:只要教师把课上得有趣,课堂纪律就好管理。好多教师只怨班额大造成课堂纪律差、乱,其实教师的课能不能吸引学生,是造成课堂纪律好与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老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就不会乱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东戳西捣了。因此,教师要多花精力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让本来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数学也变得有趣味,这样课堂纪律就得到了保证。
二、合作——照顾大多数
大班额除了显性的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外,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不好解决。这就是一个六七十人的大班,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做不到这一点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每4人分一组,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催化剂,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长期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在每个小组中,组织学生定期竞选组长,主要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课后,组长还可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能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或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的解法,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组长。而教师可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提示,或加入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三、帮扶——共同提高
大班额学困生相对增多,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但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这样便于相互检查作业,发现问题或错误能及时给予辅导。帮扶工作做得好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四、关注——缩小差异
大班额的学生差异尤其明显,这是不争的现实。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突破以往按统一模式教育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做法是:①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差异体现。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的乐趣及成功后的喜悦。②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教师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班额的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③在练习设计上考虑学生差异体现。大班额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差异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④在教学评价上考虑学生的差异体现。大班额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大班额教师要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这是有效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才能认同和接受,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自潜能的激发。
五、展示——锻炼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一些方便学生表述的新知识,经常分批请他们提前“备课”,然后充当小老师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学生讲课时,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大受学生欢迎,他们离开了束缚已久的座位,走上另一个广阔的舞台——讲台,个个积极准备,自信满满,听课的学生也学得认真,还积极争取下次讲课的机会。实践证明,生生交流学习丝毫不亚于教师讲课的效果,他们往往在互教互学中自得其乐,既可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利于学生明晰算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六、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活动课和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数学大本营”。在“数学大本营”中,学生参加“巧算24”比赛、数学家故事会、数学史话、办数学手抄报、竞聘班级小管家、争当数学小博士、比比谁是神算手等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质疑——培养自信
大班额的学生由于人数多,教学时如果“一刀切”或“满堂灌”,极易养成学生随大流、不动脑的坏习惯。因此,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做到“三大”,即大声回答问题、大胆指出别人的错误、大方说出自己的见解。长期的训练,能使得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大胆纠错的好习惯,他们经常能指出笔者在教学中故意出现的一些失误,发现课本与练习册中错印的篇幅,发明一些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意见相左时还能积极地与其它小组开展辩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领会别人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总而言之,要想在大班额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破“一刀切”的固有思维,在认真备课、生动讲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热情,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大胆突破大班教学时空的限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互动、互补、互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