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议激发学习语文动机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周桂香




  [摘 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性建议,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其有效性加以论证。
  [关键词]语文 学习动机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研究表明,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因此,教育界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性建议,下面就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如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实用价值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学做节目主持人,给初学普通话的人正音、开设文章病院、举办语言的疑难杂症征答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意味着死记硬背一些诗词、段落文章,语文离他们的生活也不那么遥远,而是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使他们产生一种对学习语文的需要,变“要我学”的思想为“我要学”的心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如何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问题,《新课标》也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高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人生阶段,他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迷惑与困难,他们可能因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痛苦彷徨,他们可能因人际关系的不良而闷闷不乐,他们可能因向往一份美好的感情却不能拥有而心烦意乱,他们也可能面对自己的未来而迷惑。这时语文就是解开这一系列的心结的金钥匙,因为很多优秀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和人生哲理,学生通过阅读一系列的优秀文章和名人传记,领悟人生的真谛,感古今文人墨客,体中外名流大家,使之在情感上恋恋不舍。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他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成功的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新课标》中就提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这就告诉了广大教学者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惟有在这设定的情境中,浮想联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骨鲤在喉不吐不快,要是离开了这具体可感的情境,也就无话可说,那阅读课也就只能变成干巴巴的讲授课了,出现“老师在上面自我陶醉,下面睡倒一大片”的悲哀情景了。
  
  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教学的艺术性,维持学习动机。《学记》里有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富激励效用的就是好的老师了。“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指教师的人品师德,更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经常看到:一样的教学内容,经过不同的教学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里有提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教学诗歌和散文时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在小说与戏剧的教学时可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等等。通过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新鲜感,处于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