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科学学科中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作者:宣奇琴




   [摘 要]学困生问题是初中教学中面对的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立足《科学》课堂实际,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以期学困生能及早脱离“学困”的行列,适应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学困生 激励 因素
  
  浙教版《科学》的编排,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观察、读图、制作、思考、实验、讨论、练习、探究……这些教学内容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为中学科学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学困生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而《科学》课程的设置为他们摆脱学习困境提供了一次机遇。
  
  (一)造成学困生的几点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很多初中生自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后,常常伴随着自卑、厌烦、恐惧等心理,尤其那些学困生表现的更为明显:①在班级的群体中,因学困生经常要拖班级的后腿,他们常会受到同学的讽刺、嘲笑,甚至是冷眼相待;②初中学习更加注重严密逻辑性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更加造成学困生学习的失败,他们尝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③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学生面临着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过高及个人抱负与现实条件的反差;④教育方法不够恰当,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2.教师、教材因素。目前,大多数初中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自然地理知识不足也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科学》课程具有广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它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因此,广大初中教师素质整体的提高是学困生进步的重要保障。新课标下的初中教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及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实践化。因此,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内容。例如,《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中,水的密度、压强、浮力等力学重点内容同时呈现出来,教材的这一变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给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学困生带来了新的麻烦。
  3.外部因素。社会和家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的影响。社会中诸如游戏厅、网吧等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沉溺于此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与此同时,父母离异等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也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父母的溺爱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他们丧失了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决心。
  
  (二)解决学困生学习的相关对策
  
  1.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其实有很多学困生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由于当前的教育环境,社会、家庭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却严重忽略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对此,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家访或校访,与学困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使学困生与老师能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2.正确评价,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困生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激励他们探究新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思想意识。
  由于“学困生”思想具有反复性,再加上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好教学方法,无法正确运用课本内容,并对他们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评价,他们很可能对自己又一次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重新回到“学困生”的行列。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一定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各层次“学困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自己通过努力而取得进步感到高兴。同时,还要让“学困生”进行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他们的注意力。当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创造机会,培养交流能力。很多学困生存在着害怕羞愧的心理,在合作学习交流中唱主角的往往是优等生,而学困生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或担心自己说的不好而不敢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尽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交流,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赞赏的目光期待他们的回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把他们与优秀生和中等生分在一个小组,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且明确提出:“学困生”必须进行讨论、发言。另外,也可以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让学困生明白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一定差,关键是要自信、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出恰当的学习方法,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就能够提高。
  4.创设情境,给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最重要就是学习。教师既不能片面的夸大学习的重要性,但也不能以各种理由来忽视学习。由于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做题的速度方面,总是比优等生慢半拍。作为老师,不能太机械,实行“一刀切”,不能总是以优等生的标准来进行课程教育,而应主动给学困生创设情境,给他们以充足的时间去想、去做,让他们在充裕的时间里,通过多种途径得出答案。例如,创设生活经验情境来探究“试举生活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教师可以首先放映各种各样的自行车,然后将优等生与学困生交叉着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指定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这样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困生们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困生们增强自己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注意因材施教。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背景,同时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应该承认并善于发现这种差异性。全面了解学困生的特点,对不同特点的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一种正确的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式”的教育方式,应该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症下药,力求药到病除。同时,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场肯定,让他们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品尝到快乐。只有将爱的雨露均匀地喷洒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才能不偏离轨道、自由运行,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学习的动力才会与日俱增。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广大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帮助学困生解决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在做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自信心,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利用各种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促进广大学生尽快适应教育新形势下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颜震华,王绍海.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3]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