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韩亚梅 杨立鹏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新课程成功的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分析,本文尝试着提出了“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三维目标 整合 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整合实现的过程。但纵观新课程的教学情况,三维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究其原因,一是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二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缺乏有效的策略。而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之间承上启下的中介,它对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思考教学活动,同时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下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三维目标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辩证关系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由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因此,三维目标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媒质;也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桥梁与中介。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上面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知道新课程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所以,三维目标的实现,既不能离开知识与能力开展“空对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也不能脱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始终的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教学中要抓住过程与方法来实现三维目标。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上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接着结合三维目标教学的成功实践来分析一下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模式。“平面镜成像规律”、“秋天”等成功的教学案例显示出,要整合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掌握,通过探究过程的感悟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这里我们尝试着提出了整合三维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情感的动力作用;接着,通过探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与此同时,通过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因素: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下面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四方面,对该模式展开论述:
  1.教学思想。该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教学目标。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整合地实现三维目标,通过抓过程与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行、意的和谐统一发展。
  3.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创设与所学内容相似的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似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探究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与此同时,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理科探究实验中感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4.教学策略。
  (1)备课阶段制定明确的目标,整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与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只有提得十分具体、明确,教师才能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目标表述方法。一般说来,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含行为主体(对象)、行为本身、行为情境、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五个基本要素。而学习的实质在于内在心理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如理解、欣赏、热爱、尊重等,但这些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为了能间接地观察、测量这些内在心理变化,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采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式。如地理课要求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个目标可这样表述: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这里,通过说这个动作表达了学生内心对此观点的理解,就很好的反映了学生内部心理。其次,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要从整合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在目标明确之后,教师要考虑的是通过什么过程、如何进行指导,以便使学生彻底内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与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又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课堂教学中围绕探究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探究教学整合达成三维目标。首先,教师要创设与所学内容相似的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常可以通过多媒体、实验、故事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其次,形成民主化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课堂探究气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再次,合理分组,科学探究。探究教学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但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前要仔细考虑小组的构成,它能影响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组内学生的能力、个性和擅长经验差别不大,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时,合作进行得最有效。维果茨基的理论支持了这一点:孩子们的看法存在矛盾,可以促进认知发展。最后,结合学科特点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科的教学中可结合理科学史及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而在文科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去体验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哲理,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针对三维目标,进行多元教学评价。三维目标决定了教学评价也要从多维的角度进行。一方面通过闭卷考试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课堂交流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更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如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这样可以实现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评价。最后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抓住过程与方法落实好三维目标[J].上海中学数学,2007,(3):15.
  [2]平面镜成像——“探究—互动”物理教学模式的运用案例[J].广西教育,2008,(1-2):90-92.
  [3]孙雷,宁铁霞.便引诗情到碧宵——《秋天》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Z].“黑龙江省课程改革实验推进与培训会议”宁安现场会议报告.
  [4]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51-153.
  [5]林京榕.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29-30.
  [6]邢秀茶,陈新巧.论“三维一体”课程标准的落实与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