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宅女”试析

作者:潘瑞春

会对于这一族群的看法普遍来说并不是很好。因此其贬斥义也就十分明显。
  不过由于网络用语的流行,“宅”一词也变得通俗化,现在只要是对于AcG文化有爱好的人都会被称宅。而一般男性的宅被称为宅男,女性的宅被称为宅女。虽然宅这个词被广泛用于网络,但其词义在“宫崎勤事件”后一度含有贬义,2004年2CH(日本最大的BBs)上“电车男”的出现,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宅男形象,以此为契机御宅族的社会评价有所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动漫画讨论群不用“御宅族”一词,确常以“宅”为代称。他们在使用该词时,似乎不再关心其消极意义,而把“迷恋、专注手某事物且居于家中”这样的核心意义吸收下来,并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例如:
  (9)看着“宅女”女儿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热衷于社交活动,Julet的父母真是开心不已。(《申江服务导报》2007-07-05)
  (10)24岁的日本天后宇多田光在离婚后心情苦闷,之前还传出消息称她变成“宅女”,不喜欢出外。一心沉迷动漫世界。不过她积极寻找第二春,不但事业上再现好成绩,近日还传出和年轻男模山崎健太的绯闻,此外还一心发展自己在漫画方面的兴趣,精神上有了寄托,自然整个人就有动力了。(《信息时报》2007-09-13)
  (11)宅女与于物女的差别:在于是否想谈恋爱,宅女虽然在房间,但是对于爱情仍然保持着憧憬。喜欢籍此由看日剧幻想。然而。干物女就不一样,她会说“放弃恋爱,过着自我悠闲的生活,太美好了。”(《中国金融网》 2007-11-26)
  (12)时尚“宅女”和“悠闲客”的网购生活(《新京报》2007-07-03) 上例中,人们在使用“宅女”一词时。不仅“宅”的核心意义被运用,而且其褒贬意义也十分明显。
  
  三、“宅女”的文化心理与语用等情况
  
  “宅女”一词的产生与流行,及其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频繁使用,究其原因,首先是由现代社会的文化因素所引起的。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文化趋于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的年轻一代,他(她)们中的一部分一方面渴望衣食无忧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厌恶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伴随“网络生活”的迅速普及,那些向往这种带有“小资”生活情调且一定叛逆思想的“白领”女性。往往就自封为“宅女”。其次,它的产生也是人们运用语言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的显现,迎合了趋新求洋的心态,同时也是当前社会权威堕落,草根至上与彰显个性文化的反映。再者,从语言自身的发展来说,不断出现的新词语既丰富了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也是语言自身始终充满新鲜活力的标志。
  “宅女”与现今流行的诸如“剩女”、“超女”等一些新词语一样,它们产生的文化心理基本一致。
  一个新词刚刚出现的时候,往往有它的固定所指,但是随着新词运用范围的扩大,它在语用等方面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化。“宅女”一词,从语法结构来说属于偏正式,其语法功能(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相当。例如:
  (13)如今新鲜的小宅女,并不是一味将自己封闭在闺房里,只把情绪和心思放在动漫卡通上。她们浪漫而现实,一方面幻想唯美的孤独,一方面又渴望实在的爱情。于是,原本是动漫痴迷者代名词的“宅女”,被新派的双重性格女生赋予了双重的时尚涵义。(《法制晚报》2007-07-15)
  (14)Elva最近没通告,乐当宅女,记者昨天下午发现她穿热裤、戴着墨镜,抱着爱犬Gemini出门,与助理相约在东区逛街。(《世界娱乐报道》2007-09-29)
  (15)看得出老板娘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女”。(《城市假日周刊》2007-07-11)
  (16)24岁的小楠辞职后,每天早晨7点睡觉,下午3点起床,渐渐成为这个城市里标准的“宅女”。(《中江服务导报》2007-11-19)
  (17)时下宅女、宅男泛滥,最近网上又流行“干物女”,看来年轻男女们只要条件允许,就打算窝在家里,蜷在电脑前“打天下”。(《新闻午报》2007-12-06)
  (18)卓文萱自爆肥胖宅女照片 公开过去情史(《腾讯网》2007-11-27)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构成“宅女”一词的“宅”,作为词素它不仅有构词能力,如“宅男、宅哥、宅姐、宅弟、宅妹、腐宅”等,而且还可以独立和其它的语言单位发生结构关系。例如:
  (19)但是,虽然很多人“宅”,但有人宅成自闭青年,有人却宅出特色与竞争力。(《青年参考》2007-10-13转自台湾《天下》)
  (20)有人抱怨“80"后越来越“宅”,认为“宅男宅女”是孤癣、沉迷网络、不善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南方日报》2007-12-05)
  (21)上海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著名学者顾晓鸣认为,“宅”已经成为了一股全世界范围的潮流。“宅”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泉州晚报》2007-12-08)这样。汉语化的“宅”就由潜性变为显性。与此同时,显性化的“宅女”,其文化、时代、形象等附加修辞功能,我们可以从例句(5)~(18)中体会出来。
  总之,我们认为,“宅女”的词义宜释为“痴迷于某种事物,足不出户,依赖计算机与网络与外界联系,另伴有个人癖好的女性”。从词源来说“宅女”属于外来词。按照目前划分词类的比较一致标准和依据(语法功能、意义、形态),“宅女”一词属名词。2007年8月16日,中国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选目,“宅女”一词确未列其中。因此从语言规范方面来看,它能否最终成为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