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红楼梦》:话轮内动作描写的省略
作者:胡欣裕
关键词 《红楼梦》 动作的省略 话轮
1,引言
张爱玲(1994:180)发现《红楼梦》中存在与莎剧类似的现象,即在行文中略去动作的描写,但读者看了对白,可以意会。《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下文简称《梦稿本》)第六十七回风姐得知贾琏在外私自娶了尤二姐,便讯问贾琏的心腹小童兴儿,兴儿只得告诉凤姐:
“……蓉哥儿哄着二爷说把二奶奶说给二爷。”凤姐听到这里,使劲啐道:“呸!没脸的王八蛋,他是你那一门的姨奶奶?”兴儿忙道:“奴才该死。”凤姐道:“怎么不说了?”兴儿又回道:“二爷听见这个话,就喜欢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弄真了,……”
张爱玲(同上)指出兴儿说完“奴才该死”后必定沉默了片刻,所以凤姐才会问:“怎么不说了?”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程本此处多出“往上瞅着,不敢言语”等文字便说明了这点。笔者注意到《梦稿本》中还有一处类似的例子。贾府优伶龄官生病,贾蔷去梨香院看望,听到她又一次吐血,
贾蔷连忙说道:“昨日晚上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吃两剂药,后日再瞧。谁知今日又吐了。这会子就请他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毒日头底下,你赌气请了来。我也不看。”贾蔷听如此说,只得站住了。(《梦稿本·第36回》)
贾蔷说完后肯定便往外走,所以龄官叫他站住。此处的省略与前面一例一样使得对话更为紧凑,更富戏剧效果。
2.话轮内动作描写的省略
上文所引的两例省略都发生在说话人改变时,用语言学里话语分析的术语讲,就是发生在话轮替换(turn-caking),即发话者与受话者交换角色时(黄国文。1986:162)。话轮是指发话者所说的话(同上),笔者注意到《红楼梦》中动作描写的省略并非只出现在两个话轮之间。同一话轮内也有这一现象:说话人先后与不同的对象交谈,作者对此并不作任何交代(如通过说话人姿势、目光的改变或其他一些动作来表达说话对象的不同),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回的土仪送给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不料这引起了黛玉的思乡之情,宝玉特意去看望时,
紫鹃笑着道:“二爷还提东西呢。因宝姑娘送了些东西来,姑娘一看就伤起心来了。我正在这里劝解,恰好二爷来的很巧,替我们劝劝。”宝玉明知黛玉是这个缘故,却也不敢提头儿,只得笑说道:“你们姑娘的缘故想采不为别的,必是宝姑娘送来的东西少,所以生气伤心。妹妹,你放心,等我明年叫人往江南去,与你多多的带两船来,省得你淌眼抹泪的。”(《红楼梦·第67回》)
宝玉的说话对象分别为紫鹃与黛玉,这种受话者的改变在文中十分自然,作者因而也无须在话轮内插入“宝玉转对黛玉道”这样的动作作铺垫。指称词“你们姑娘”与“妹妹”虽都指林黛玉,但“妹妹”为面称(当面称呼语),“你们姑娘”为背称(背后称呼语)。指称词的不同也反映出受话者的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小说中更常见的情形为指称词相同而所指对象不同。王熙凤生病,探春、李纨代管家务,两人与宝钗及平儿商议承包大观园事宜:
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宝钗笑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这个之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红楼梦·第56回》)
宝钗的说话对象先为探春、平儿等人,后为一些承包园子的妈妈,文中虽用了同一人称代词“你们”(引文中加了下划线),但所指对象不难区分。
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在同一话轮内指代不同的受话者,这在《红楼梦》中并不鲜见,第十六回风姐对赵嬷嬷说的“内人”、“外人”的那段话便是一个例子。一般情况下读者可根据上下文分辨出不同的指代对象,但也有个别的例外。贾母八十大寿,尤氏过来帮忙,其丫环与荣府的婆子发生口角后到怡红院告状,
两个姑子笑推这丫头道:“你这孩子好性气,那糊涂老嬷嬷们的话,你也不该来回才是。咱们奶奶万全之躯,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没吃,咱们哄他欢喜一会还不得一半儿,说这些话做什么。”袭人也忙笑拉出他去,说:“好妹子,你且出去歇歇,我打发人叫他们去。”尤氏道:“你不要叫人,你去就叫这两个婆子来,到那边把他们家的凤儿叫来。”袭人笑道:“我请去。”尤氏道:“偏不要你去。”(《红楼梦·第7l回》)
对尤氏第一句话中的两个“你”字,人们就有不同的理解,两个英译本中不同的翻译便说明了这点。杨宪益夫妇将这句译为:“No need,”saidMadam You,”iust send f10r those two women, thenfetch His-feng here,”(VoI.2,526)而霍克斯则译为:
“Il i9n’t necessary,”said You-shi She ad- dressed herself to the maid,“Go and fetch those two women,and when you’ve done that,you can find out where Mrs Lian is and tell her I want to see her,”(V01.3,402)
杨宪益夫妇认为两个“你”字都是指袭人,而霍克斯的译文表明第二个“你”指尤氏的丫环。从句中“他们家的凤儿”及后文尤氏不要袭人去请等话判断,应以霍克斯的理解为是。此处原文似不够明晰,因而霍克斯添补“She addressed herself to themaid”(“他对丫环说”)这一动作就很有必要。
3.结语
话轮问的动作描写的省略可使对话更为紧凑,话轮内的省略也有类似效果。受话者虽已改变而话轮并没因此替换,话轮的延长无疑增加了它的容量与弹性。上文所引第五十六回宝钗那段话几近五百字,受话者的变换却处理得非常自然,“你们”、“他们”等代词虽所指对象不一,但伦序分明,读者到眼即辨,整个语段流畅自然似一气呵成,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对白中有些动作描写的省略,无论是话轮间还是话轮内。会增加阅读难度,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换个角度看,这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现代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都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构建中的重要性,《红楼梦》无疑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