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城市农民工语言学习研究
作者:夏 历 力 量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学习 起始时间 学习方式 学习动机 学习感受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本次调查研究的范围,主要是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即狭义的农民工。
城市农民工语言学习主要指普通话的学习。此次城市农民工语言学习研究内容包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学习普通话的方式、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和学习普通话的主观感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南京两地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93.1%。
一、在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
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以出来打工为分界点,可以分为“打工之前”和“打工之后”。而“打工之前”又可以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起始时间。
大部分农民工打工之前就学过普通话,打工之前学过普通话的人数共计418人,占77.4%,还有22.6%的农民工是打工之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所占比重也不小。打工之前学过普通话的农民工中,高中起点学习普通话的人数最少,只有10人,只占总数的1.8%;绝大部分农民工初中及以前已经开始学习普通话,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普通话的人居多,有224人,占总数的41.5%;幼儿园和初中开始学习普通话的农民工分别占15%和19.1%。因而,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较分散,除高中起点学习普通话的人数较少外,其他各时间段都占有一定比例。
二、在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方式
学习普通话的方式,针对农民工群体,此次调查选择了“学校学习、社会交往、看电视、听广播、家里人影响、培训班学习”几种方式。
“社会交往”在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几种方式中使用最多,“学校学习”也是农民工习得普通话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不如社会交往对农民工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大,这符合农民工群体特征。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所以农民工普通话一方面是在学校中习得,另一方面社会交往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有力途径。“看电视和听广播”也是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两种途径,但是这两种方式往往是前两种学习方式的辅助形式,几乎没有农民工是完全靠看电视、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的;“受家里人影响”学习普通话的农民工很少,“培训班学习”的方式更是不被农民工采用,只有2%左右的农民工参加过学习班学习普通话。
三、在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动机
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此次调查选择了“工作业务需要、生活方便一些、同更多的人交往、兴趣或爱好、学校要求、显得身价高、随大流”几种动机。
在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动机主要是功利性的外在动机,很多农民工学习普通话是为了工作、业务需要以及生活方便;有一些农民工的学习动机很模糊,学习普通话是“随大流”,处于别人讲我也跟着学的状态,没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和愿望;还有一些农民工属于被动学习,学习普通话是学校要求的结果;也有小部分农民工将学习普通话当作一种乐趣,但是这种学习动机在几种学习动机里属于选择较少的一种;“学习普通话显得身价高”几乎不是农民工的一个学习动机,绝大部分农民工学习普通话不是为了提高身价。
四、在京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主观感受
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主观感受,考察了“农民工说普通话的心理接受程度”、“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难易感受”两项内容。结果显示,农民工说普通话的心理接受程度很高,将近70%的农民工喜欢说普通话,其中50%左右的人很喜欢说普通话,同时大部分农民工也不觉得普通话难学。
不喜欢和很不喜欢说普通话的农民工非常少,两项合计占3%左右,还有30%左右的农民工对讲普通话有一种无所谓的感受,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这符合一部分农民工的心理,很多农民工只是把语言看作一种工具,对这个交际工具并没有太多的个人喜好。当问及“你觉得学习普通话困难吗?”时,很多农民工并不认为普通话很难学。认为学习普通话很困难的农民工很少,不到1%,10%左右的农民工认为学习普通话有点困难,认为学习普通话难易程度一般、比较容易和很容易的农民工占90%左右,其中认为学习普通话容易的农民工占60%左右。
五、小结
1、将近80%的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不是很晚,集中在初中以前,有20%左右的农民工是出来打工之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学习普通话时间较晚。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和农民工的普通话水平以及普通话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学习普通话的时间越早,农民工的普通话水平越好,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越高,相反,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越晚,农民工的普通话水平越低,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越低。所以,要想改善和提高农民工的普通话状况,扩大普通话的推广范围,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力度,深入农村,从小抓起,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2、农民工学习普通话主要是通过与人交往和学校学习,学习普通话也主要是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可以看出,农民工学习普通话还是以自发性为主,缺乏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推动。政府和用人单位基本上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民工的语言能力进行培训。国家最近几年虽出台了很多针对农民工的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益,但是对农民工物质方面关注较多,对农民工的语言文化生活方面关注较少;一些地方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会对农民工进行一些培训。但这些培训也主要是针对农民工的技能进行培训,很少对农民工的语言进行培训。所以,通过政府行为,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农民工的语言培训,也能帮助农民工改善和提高普通话水平,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3、农民工说普通话的心理接受程度较好,几乎没有农民工对说普通话有抵触情绪,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喜欢说普通话,而且大部分农民工主观上也不认为普通话很难学。这一点和以下两个原因有很大关系,一是国家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推普工作开展得积极稳妥,措施得力,讲普通话已经深入民心,不同地区的人对讲普通话很少有排斥心理,农民工也不例外;二是普通话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之上,不是脱离方言的一种标准语,和方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而大部分农民工并不觉得普通话难学,心理上容易接受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