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美国文化中的禁忌词
作者:梁超群
乎昵)。在这类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场合,fuck有只在拼音文字中才能起的构词作用。如
absolutely(绝对) abso—fucking—lutely
impossible(不可能) im—fucking—possible
irresponsible(不负责任)——irre—fucking—sponsi—ble
unsociable(不擅社交)——un—fueking—sociable
unconscI‘ous(昏迷)——iln—fucking—conscious这种构词法一般称为“中缀”(infix)。类似的中缀还有mother—fucking,blooming(鲜花怒放的),bleeding(流血的),damned(该死的),bloody(血淋淋的)。blooming本身就是bleeding和bloody的“委婉化”转换,因而使用该中缀构成的词诙谐多于粗俗。上述其它中缀的构成词是高度禁用的。
不久前,中国各界围绕词典中是否应收录“包二奶”、“泡妞”等社会流行词争论甚烈。据一般说法,fuck这个英语词源于拉丁语。在1795年到1965年间编纂的“常用”(widely consulted)英语词典中这个词一直未蒙收录,1965年后该词开始登堂入室。1972年该词终于首次(与cunt一起)进入最权威的《牛津英语大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回顾这个词的“辉煌”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与许多“大名”联系在一起。1928年,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面世,因书中频繁使用该词而臭名远扬。此后乔伊斯、米勒、勒尼·布鲁斯(Lenny Bruce)分别因此词而使作品遭禁,并获罪。美国著名作家梅勒使用了fug来代替fuck,这种手段在英语中被称为“鲍德勒化”(Bowdederize)。梅勒被戏称为“不会拼写fuck的人”,名声大噪。不久还出现了名为’Fhe Fugs的摇滚乐团(中国众多无辜的摇滚乐迷似乎并不清楚,在美国,摇滚的代名词就是“性解放”。)
4.相对欧洲文化而言,美国的性习俗比较保守
与此同时,美国的多元主义决定了它对同性恋亚群体的较为开放(但并不一定宽容)的态度,因此,美国英语中,指称同性恋的表述也非常多,可以自成一类(第四类)。但同性恋毕竟是被主流性趣所不能理解、进而厌恶的另类,这类指称中绝大多数都天生就有贬意,属于禁忌对象。收录入《美国禁忌英语词典》的流通量很高的就有近40个。有意思的是,其中只有五分之一是指涉女性同性恋者的。同时,这类指称名词中,许多都有明显的意思差异,即各自针对同性恋亚文化群体的某些不同特征,说明这个禁忌词群已经相当发达。如drag queen指喜欢穿女装者;screaming queen.flaming queen(namer)指的是公开的毫不掩饰的同性恋男性;closet queen(queer)的所指正好相反,是秘密的同性恋男性;dinge queen是喜欢黑人男性的男性同性恋者;aunt(婶婶)用来指年龄较长的同性恋者,让人有些人忍俊不禁。有许多词直指同性恋行为的细节和生理细节,如脚(footqueen。指对脚容易发生兴奋的男性同性恋者)。中国对同性恋的指称词并不太多,但缘于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有相关的雅称,如断袖,英语中似乎没有,brokeback(断背)是否会因奥斯卡获奖电影《断背山》的缘故而发展成相应的雅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未来取得接近于美国的强势地位(从而让中国英语返哺美国)。Queer(怪胎,怪人)是已有几个世纪历史的最早出现的指称同性恋的词之一,仍然有贬意,但同性恋文学批评的崛起,使它在认同者中间甚至有了正面的意思,这类“反用词”或“翻用词”在英语中称为“收编词”(reclaimedword)。中国的同道者将queer theory翻译成“酷儿理论”,还真“酷”。指称男性同性恋者的最常用词queen(王后)的产生很值得探讨,它来自queer,两者只有一个字母之差,由queer而queen,符合英语中典型的文字游戏路径,但queen这个词本身的“潜力”,也应是重要原因之一。从queen(王后)出发,有人又想到了fairy(仙女),这个词在用以指同性恋男性时尽管有谐虐的成分,但受之者还是会觉得不可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英语中还有多个专门指针对同性恋者采取攻击行动的人的词,如gay—bash-ing,fag—busting,pansy raid等,于此很可见两种性趣的冲突已经表面化。
5.第五类专指男女两性的性态度、性道德、性行为 拜多元化之赐,有百余种之多。使用者男性占绝对多数。
6.第六类指涉女性乳房 流通量高者有30种之多。尽管除了两个(paps,dugs,专指年老萎缩者)以外,都无贬意,甚至有褒义,但都有严格的“场合禁忌”。这类词充分体现人类对该身体部分的迷恋与想像力。它们一般都是比喻的产物,喻体包括气球,土豆,水缸,柠檬,瓜,褐色大眼睛,门环,车前灯,档板,罐头,喇叭,糕点等等,不一而足。
7.第七类专指两性生殖器
有80余种较流行,多谐虐,少贬意,较有意思的是“秃头隐士”、“第三条腿”等,其它大多数乏善可陈,说明这类词的发明.演化过程中一般缺乏才智卓绝者的参与。
8.第八类指涉交媾行为本身 有30余种较流行,多有粗俗之嫌,但并不恶俗。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流行的该类词中,许多与法国人(French)有关,反映了美国人对以法国为代表的“性世故”既排斥又迷恋的复杂心态。它们大多没有收入本文用作主要研究素材的《美国禁忌英语词典》,因为在表达方式上非常含蓄,几近谐而不谑,如“说法语”(speak French),“法国大使馆”(French embassy),“法国革命”(French Revolution),“上法语课”(take French lessons.也可直译为“得法国式教训”,意指得某种性病),从字面上看,根本无法识别其所指,对非圈内人也就无法构成伤害。
9.第九类分别泛指男女两种性别。指男性者多与生殖器直接相关,有强烈的贬意。指女性者并不一定直接与生殖器有关,并且不一定有贬意,但在女性主义者看来,显然都有把女性物化、对象化的特征,也容易引起不快,而且都与性有关,不适合正式场合。
在中国语境下,有必要提一下bitch(母狗)这个词,因为它不久前曾进入中国某起明星新闻事件中。在英语中固然还保留着son of a bitch(杂种)这个说法,而且这个说法中使用的确实应为bitch的本义的原常用转义“淫妇”,但是在美国文化中bitch的这个意思已经严重弱化,它的常用义类似“泼妇”,固然仍然可以用来骂人,但朋友之间,包括女性朋友问口误遮拦时这个词并无贬意。美国一份著名的女权杂志就自命名为Bitch,标榜女权人群拒绝做传统淑女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个词也可归入“收编词”。
10.第十类指自慰或类自慰行为
竟然也有20多种,而且其中有一定量的细分类。这似乎与汉语文化有巨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说一半、做一半”(做得说不得,说得做不得)与美国文化中“敢作敢当(说)”的差异。
11.第十一类指排泄行为
20多种,大多并不恶俗,稍有谐虐之味。其中shit(粪便)这个词已经进入上百个非常流行的表述中,其中绝大多数与其本义毫无关系,只在说话时起强调作用。
12.第十二类禁忌词与宗教有关
按《基督教圣经》的教导,“不得妄用神的名字(名义)”,意思是除了真正在祈求上帝或耶稣的帮助(如祷告)时,不得用“上帝”、“耶稣”这类词。因此,中文中无伤大雅的“哦,天哪”、“老天爷”等不能随便地翻译成亵渎神灵的“oh,God”等。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则绝对回避这类口头禅,一定要表示惊讶、气愤等情绪时,他们会变通地使用“0h,man”,“oh,boy”等。如果并不是非常严肃的基督徒,甚至是无神论者,男性会用“God”这个词,女性会尽量少用;对Jesus这个词,男性会变通成Gee,女性则绝对禁用,否则都会被认为是“无法无天”的人,遭人侧目。当然,像麦当娜这类的“革命者”除外。
按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我们可以把所有禁忌词分成四大类:民族偏见,性,排泄,宗教。但在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性禁忌词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其中亚类很多,各自已成规模,似乎可自占一类。从“描述性”分类原则出发,上文的分类似也未尝不可。另外,对汉语的理解与了解,笔者也处于书斋(而且是局促的书斋)阶段,以上零星的汉英对比,可能也会笑倒方家,请不吝指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