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红楼梦》语言指瑕
作者:温锁林 袁圣敏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经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其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自问世以来,有过多种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红楼梦》,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多名专家参照多种抄本进行了几次详细校注,是最为流行且影响较大的版本。笔者发现,该版本中仍然有不少语言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校勘者的疏忽造成的。比如第三回中写黛玉的一段心理活动: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很明显,破折号后“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仍是黛玉心理活动,应放在引号中。书中还有标点误用问题,如第六回中周瑞家的问板儿的话,应该用问号,结果用的是感叹号: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类校勘问题,而是原著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作家原创性的语言失误,又被校勘者原原本本地留在了书中。如十五回中水溶的话就是一个病句: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水溶先生的这句话得改成“小王虽不才,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的”,或改成“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错爱,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才通顺。这些语言问题虽只属白璧微瑕,不会影响到整部巨著的艺术成就,但与作品的经典地位还是不相称的。就笔者所见,书中的语言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问话的提示语后的话语中不见问语
汉语直接问句的常见格式是,前有“某某问”作为提示成分,随后直接引出所提的问题,期待听话人的回答。《红楼梦》中,有的直接问句,提示成分后的引号里根本找不到问话,出现了奇怪的“所引非所问”现象。书中此类情况有13处之多。如:
(1)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三十四回】
(2)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三十八回】
(3)麝月便忙问岫烟道:“想来别人求他是不肯的,好姑娘,我给姑娘磕个头,求姑娘就去。若问出来了,我一辈子总不忘你的恩。”【九十四回】
(4)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全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八回】
二、前言与后语对不了号
《红楼梦》里还有不少的句子,前后失去照应,给人“前言不搭后语”之感。如:
(5)贾母那边听见,一叠声问:“见了什么这样乐,告诉我们也笑笑。”【三十八回】
(6)a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四回】
b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一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四回】
c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
……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四回】
例5中引述语“一叠声问”,意味着引号中的话语中至少应有两到三次发问,可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一个没加问号的疑问句。例6是门子跟贾雨村的几个对话片段。众所周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门子对顶头上司说话应诚惶诚恐,开口“老爷”“大人”、闭口“小人”“奴才”才是。可书中的门子却不是这样,他跟上司的第一次说话就自称“我”,而且一用就是十次。但不知为何他马上又改口“小的”“小人”地自称起来,连着各用两次。门子的这种先傲后卑、前后不一的自称很显然是不得体的,应是作家的一种笔误。
三、偷换叙述角度
叙事性文字,应该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性,如果发生叙述角度的变换,文中应稍加说明或暗示,方不致使读者如堕烟海,搞乱头绪。《红楼梦》中就有暗换叙述角度的问题:
(7)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三回】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的一段叙述,“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很明显是以黛玉作为视点的,但后文叙述角度就突然“暗渡陈仓”,“二舅母”一下子变为“王夫人”,给人一头雾水。第三回中叙述角度暗转的情形还有好几处。如:
(8)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三回】
这一段也是以黛玉为叙述视点的,其中几个动词“听”“见”“知”都是黛玉的感知。但是,以她的角度叙述的“二舅母”,又变成了“王夫人”,不知不觉把叙述角度转换了。
四、句子成分多余
《红楼梦》里有的句子怎么读来也颇感别扭,有的甚而读不通,细细琢磨,才发现原来是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试看:
(9)黛玉笑道:“就是扯谎,自来也没听见这山。”宝玉道:“天下山水多着呢,你那里知道这些不成。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十九回】
(10)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采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一回]
(11)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二回]
例9“你那里知道这些不成”中,“那里”和“不成”都是表示反问的词语,循环使用,语义重复。例10中“敢是”与“有……否”两套疑问词语共用造成了成分多余。例11中,前有语气副词“万”做评注性状语,后有形容词“要紧”做评注性谓语,一前一后的两个评注性成分虽然句法性质不同,但语义上是重复的。上述三例中重复的成分,只有去掉其中之一,句子才是通顺的。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相信,《红楼梦》中还有其他语言问题尚未被人发现,本文的指误也只能算是列举性的,文中所指的“误”也只是个人的一点认识。管窥之见,还请方家指正。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