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口语交谈中的自启话语与他启话语

作者:匡小荣

面起着重要作用。
  自启话语除启动交谈的第一个话题外,在交谈过程中,它通常引入跟前一话题不相关的话题。自启话语通常在这样几种情况下引入不相关话题:
  人前一话题结束之后,为了继续维持交谈,交谈者经过短暂的思考,用自启话语引入另一个新话题。如:
  (8)甲:我刚来这里,什么规矩也不懂,你多提醒点。
  乙:好,既然你说了,该提醒的我就会提醒。
  (冷场5秒钟)
  甲:你去广东打工已经有几年了?
  乙:五、六年了,九五年起我就一直在广东打工。甲乙谈完前一个话题后,出现短暂的冷场,为使交谈继续,甲用自启话语提出另一个不相关的话题,谈话继续进行。
  B.交谈的一方对原先的话题不感兴趣,而双方又还想继续维持交谈,不感兴趣的一方就会用一些劝阻性的的话语直截了当地阻止对方继续谈论原来的话题,紧接着用自启话语将交谈转入新的话题。自启话语前常用的劝阻性话语如:“这件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吧,今天我们谈点别的。”“我们不谈这个,谈谈……好吗?”等等。使用这些话语,既阻拦了对方再说下去的势头,又不失礼貌,顾全了对方的面子,达到了引入新话题的目的。如:
  (9)甲;阿宏,好些天没见到你了。你的个人大事怎么样了?有眉目了吗?
  乙:我们不谈这个。诶,我想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帮我看篇文章?
  甲:随时都有空。这里,甲先提出一个关于乙的婚姻问题的话题,乙不想谈论这个话题,就用“我们不谈这个”来回避这个话题,然后用自启话语引出下一个新的话题。
  C.受交谈场合一些情境因素的影响,使用自启话语引入新的话题。这里的情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非语言的因素,如眼前的景象、声音、气味、陈设、物品乃至情境的变化等都是引入新话题可利用的因素。情境的变化,包括气候的突然变化,以及双方交谈中突然出现第三者等等。如前面例(3)第四个话轮的自启话语“你在准备做蔬菜沙拉。”是受眼前情景的影响而说出的,引入一个跟前一话题毫不相关的新话题。再如:交谈双方在议论某人、某事时,第三者突然出现,而他们又不想让第三者知道,原先的话题进行不下去了,但说话者为了打破冷场,就马上使用自启话语引人一个跟前一话题毫不相干的新话题。
  他启话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交谈这提出一个话题后,双方用他启话语来对话题加以延伸、发展。如例(1),外地人提出自启话语后,双方用他起话语完成对这一话题的交谈。第二,他启话语能够用来引入一个跟前一话题相关的新话题。交谈者使用自启话语选择好恰当的话题后,双方就要围绕这个话题轮流说些他启话语,在说他启话语时,常常还会自然而然引入新的话题。这种新话题跟前面的话题相关。如:
  (4)甲:“昨天晚上,蚊子真多。”
  乙:“我睡得很好。”
  甲:“我在家的时候,也睡得和很好。”
  乙:“你的家在哪里?”
  甲:“我的家在西关。”
  乙:“那里有瓜子卖吗?”
  (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前面的说话人甲、乙为笔者所加)
  这里第一个话轮是自启话语,其余全是他启话语。这段对话共有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谈的是蚊子多影响了甲睡觉,第二个话题是乙询问甲的家庭所在地,第三个话题是乙询问甲的家乡有没有瓜子卖。除第一个话题由自启话语引入的外,后两个话题都是由他启话语引入。
  相关话题往往是交谈者“意兴所至”使用他启话语临时引入的,引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丸借助式。借助对方话语中的某一部分构成他启话语,引出新话题。如:
  (5)甲:你家在哪里?
  乙:在江西。
  甲:江西的庐山很有名嘛。去年暑假,我还去了旅游。
  这里甲在第三话轮借助乙第二话轮中的“江西”这一部分,构成自己的他启话语,引出一个跟前一话题相关的新话题。有的借助式并不直接使用前面话语中的某一部分,而是使用一些代词或别的名词来指代前面话语的某些内容,意义上有关联。
  B.转移式。交谈者的他启话语看起来像是在补充、发展对方所说的话题,实际上却在转移话题。如:
  (6)甲:昨晚3108教室的报告非常精彩,这是我
  听过的最好的报告之一。
  乙:我也去了。人大多了,把我挤死了,我的手表都挤掉了。真倒霉!
  甲的自启话语谈的是报告很精彩,乙的他启话语一开始说“我也去了。”似乎是在补充甲说的内容。可乙后面转移了话题,讲的不是报告,而是自己如何被挤。
  C.追问式。交谈者用问句构成自己的他启话语,连续多次追问对方,逐步把话题引开。如:
  (7)甲:你们寝室住了几个人?
  乙:三个。
  甲:另外两个是哪里人?
  乙:一个是云南的,一个是黑龙江的。
  甲:云南那个好说话吗?
  乙:好,挺好说话的,人特别热心。
  甲:那你能不能叫云南那个同学下次给我带点云南白药过来?在这里我很怕会买到假药。
  乙:行,没问题。我想他一定会给你带的。此例中,甲在第一话轮说了自启话语,随后连续三次用他启话语追问乙,从问甲寝室里住了多少个人,到问甲能不能叫人给他带药。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
  这种相关话题的引入,是在交谈中自然获得的,也就是说,交谈者在说他启话语的时候,从一个话题逐渐“漂移”到另一个话题。其转换之自然,有时连交谈者自己都察觉不到,交谈依然能够保持原先的状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交谈者通过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引入和发展一个个话题,双方你来我往,两种话语在交谈的双方之间,在同一说话者的话轮内部或话轮之间来回变换,推动着交谈中话题的提出、话题的发展,新话题的提出、新话题的发展……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不断地向前运动,使交谈得以持续下去。
  
  三、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在不同交谈者中的使用情况
  
  在实际交谈过程中,不管是两人参与的,还是三人以上参与的,每个交谈者所说话语通常都可分为这两种类型。一个交谈者在交谈中纯粹说自启话语或纯粹说他启话语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在别的一些场合,如法庭讯问,法官有可能只说自启话语,被审对象有可能只说他启话语。在某些面试的场合,考官有可能只说自启话语,而考生有可能只说他启话语。但这些场合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交谈。在日常交谈中,熟悉的人之间的交谈,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双方一般都要说出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以推动话轮的连续替换。但由于交谈者个性的不同,他们在同一次交谈中所说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并不是均衡分布的。善于言谈的人,能够说出更多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而不善于言谈的人,除为应对对方说出一些他启话语外,自启话语说得较少。因此,两个健谈的人在一起,由于双方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都多,可以引发对方的话语也多,交谈就显得活跃、热烈;而两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一起,双方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都少,话轮替换的次数很有限,因而常常陷入冷场的局面。两个谈话人,如果一个健谈,一个不健谈,那么二者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悬殊较大,不健谈的一方自启话语很少,而他的他启话语也只是被动地应对对方,这种交谈不能算是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的交谈。当然,这是就交谈的一般情况而言的。交谈话语的多少,还跟交谈者交谈意愿的强弱有关。健谈的人,如果不想说,不大愿意说,那么他们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也就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不健谈的人,如果他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非常了解或者特别想知道某件事,那么,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他的自启话语和他启话语就相对较多。因此,交谈中,只有双方都想说,而且都有话说,不断产生自启话语或他启话语,话轮替换才能持续进行,交谈才能维持下去。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