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细说清朝》内容介绍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还阐释了顺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历史之谜。本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图书目录:
序一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
序二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
原版《小序》
《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一 先说一个大概
二 皇帝的祖宗
三 他们搬了家
四 死于非命
五 努尔哈赤报仇
六 受到本族人的敌视
七 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
八 帮他四面征讨
九 打下一片江山
一○ 建立汗国
一一 以“七大恨”告天
一二 大胜明军于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
一三 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
一四 在宁远遇到对手
一五 皇太极得了汗位
一六 皇太极汉化程度颇深
一七 对袁崇焕试战
一八 西征察哈尔
一九 五入长城,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二○ 降服祖大寿
二一 活捉洪承畴
二二 大欲未遂,无疾而终
二三 多尔衮颇有嫌疑
二四 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
二五 压下豪格
二六 扫荡李白成、张献忠
二七 掳福王
二八 奈何不了鲁王
二九 重用降臣
三○ 削平闽、粤
三一 自称皇父
三二 死后遭受清算
三三 顺治年少有为
三四 李定国支持残局
三五 郑成功坚持抗清
三六 顺治出家之谜
三七 鳌拜弄权
三八 吴三桂叛清
三九 绿营立功
四○ 对俄和战
四一 征讨噶尔丹
四二 出兵西藏
四三 治河
四四 通漕
四五 理财
四六 佞幸成群
四七 祸起萧墙
四八 贤士在野
四九 雍正之狠
五○ 彻底集权
五一 被准噶尔击败
五二 盖棺而栗论定
五三 乾隆这个人
五四 第一个十年
五五 大小金川
五六 消灭准噶尔
五七 大小和卓
五八 香妃
五九 控制西藏
六○ 补记朱一贵
六一 林爽文起义始末
六二 总论十全武功
六三 巨蠹和砷
六四 《四库全书》
六五 乾嘉学人
六六 嘉庆皇帝
六七 白莲教
六八 天理教
六九 内忧外患
七○ 道光皇帝
七一 律劳卑之死
七二 义律连升三级
七三 鸦片问题
七四 鸦片战争
七五 《南京条约》
七六 虎门、望厦、黄埔
七七 澳门事件
七八 鸦片畅销
七九 上海走运
八○ 粤人抗英
八一 焦亮(洪大全)
八二 洪秀全
八三 杨秀清
八四 石达开
八五 李秀成
八六 华尔、白齐文、戈登
八七 太平天国残局
八八 略论咸丰
八九 曾国藩
九○ 编练湘勇
九一 抑制王龛
九二 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
九三 夺回武昌
九四 冲过田家镇
九五 打不下九江
九六 分兵回援武昌
九七 苦守南昌
九八 丁忧回籍
九九 转败为胜
一○○ 东山再起
一○一 围攻安庆
一○二 节制四省
一○三 攻破南京
一○四 天国插曲
一○五 捻
一○六 杜文务
一○七 东干
一○八 新疆
一○九 补叙咸丰外患
一一○ 辛酉政变
一一一 同治中兴
一一二 天津教案
一一三 马新贻案
一一四 湘军尾声
一一五 李鸿章
一一六 蒲安臣
一一七 对秘鲁建交
一一八 对日本立约
一一九 再度垂帘
一二○ 马加理事件
一二一 烟台条约
一二二 苦命皇帝光绪
一二三 甲午之战
一二四 《马关条约》
一二五 日本还辽取台
一二六 《中俄密约》
一二七 瓜分前奏
一二八 筑铁路的经过
一二九 门户开放
一三○ 百日维新
一三一 戊戌政变
一三二 义和团
一三三 八国联军
一三四 《辛丑和约》
一三五 慈禧的最后七年
一三六 清朝的最后三年
本书片段《黎东方讲史·细说清宫秘事》
●孝庄下嫁之谜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咯血而死。十六天以后,顺治皇帝的朝廷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
他在死的时候,自称“皇父摄政王”已有两年。他以“皇父”的身份,而被追尊为皇帝,原无足怪。
这就牵涉到:他有没有在皇太极死后,与皇太极的寡妇、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正式结婚?有关的官方材料,早已被乾隆一代的君臣销毁干净。今天我们所能依据的蛛丝马迹,仅有张煌言的四句宫词:“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虽是清朝的敌人,但为人正派,非一般捕风捉影、恶意中伤的造谣专家可比。
值得指出的是,皇太后当时并非鸡皮鹤发的老妪,而是三十一岁的少妇,比多尔衮还小一岁。
另一件足以令人奇怪的事是,在多尔衮死后,皇太后被迁出皇宫,到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去住。
当年,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的母亲乌拉纳喇氏,被若干王子与大臣们逼迫自杀,殉葬。
十五岁的多尔衮与同母弟多铎,被皇太极收养,住在皇太极的宫里,宫里有二十八岁的“孝端文皇后”及十四岁的“庄妃”。这庄妃在十三岁之时嫁给皇太极,过了十二个年头未曾怀孕,到崇德三年才生下福临(顺治皇帝)。生福临的时候,她自己是二十六岁。多尔衮是二十七岁,皇太极是四十七岁。
皇太极暴死之时,多尔衮扶立六岁小侄儿福临,尊庄妃为孝庄太后。从此,他出入宫廷,毫无顾忌。
多尔衮对于自己的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不宠爱。王妃也不曾生下子女。
王妃在顺治六年(1649年)十二月去世,传说多尔衮之与孝庄太后结婚,即在此时。
我们也不妨假定,多尔衮并未与太后结婚。那末,为什么他要把“迎娶朝鲜公主”的事秘密进行,说是“出关打猎”呢?
●顺治出家之谜
在清朝这一边,顺治皇帝在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死。
传说他不曾死,而是“装死”,借此隐姓埋名,到五台山当了和尚。
他留下一篇“遗诏”、九百五十八个字的洋洋大文,列举自己的十四大罪。在这一篇文章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生病,或生了什么病,只淡淡地吩咐以玄烨为皇太子,“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
顺治热恋过一位董鄂妃,董鄂妃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先他而亡。顺治为她亲撰行状,说她对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说她“事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又说她“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
顺治在自罪的遗诏中,承认在董鄂妃死后“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他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关于董鄂妃的美,顺治下了“婗静”二字的按语。这婗字,根据“集韵”,意思是妩媚。塞外的满洲女子,刚健婀娜的很多,妩媚的极少。如果拿“妩媚”来形容一个南国佳人,倒是十分恰当。
董鄂妃于入宫以前,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妃子。博穆博果尔毫无功绩,照例至多封一个辅国公而已,突然在顺治十二年平步青云,被顺治封为亲王,可能是因为此时顺治对董鄂妃已有很深的好感。
她在未为博穆博果尔的妃子以前,是不是被清兵从江南掳了来的?她是不是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
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说,在辛卯年(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底,梦见董小宛被人抢去,又说在同一天夜里,董小宛自己也梦见被人抢走。
吴伟业(梅村)的四首“清凉山赞佛诗”,也常被附会为顺治出家的证据。清凉山是五台的最高峰。诗中点出了一个“董”字:“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草头下面一个“千”字,“千”字下面一个“里”字:合起来,便是董小宛的董字了。但是这也可以解释成董鄂妃的董字。
“清凉山赞佛诗”的确是可以当作史料看:“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
这“天降白玉棺”五个字,很值得特别注意。事实是:顺治的确有出家的意思,而且剃了头,但是未曾能够真的当了和尚,便死于天花。
●雍正之狠
在康熙的三十五个皇子之中,除了几个夭亡的、年幼的与无用的不值细说以外,在大体上分为三派。甲派是皇二子(太子)胤礽及其拥护者皇三子胤祉;乙派是皇八子胤禩及其拥护者皇长子胤禔、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丙派是皇四子胤禛(雍正)自己及其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
三派之中,以皇八子胤禩的乙派势力最大。雍正在当了皇帝以后,不先对付皇八子胤禩本人,反而发表他为“总理事务”的大臣之一,不久又封他为“廉亲王”,叫他兼“理藩院”尚书。这是雍正极高明的一着棋。
同时,雍正命令那手握重兵、驻扎西宁的皇十四子胤禵(抚远大将军),赶紧回京奔丧。胤禵回来以后,雍正叫他留住在(河北)遵化的景陵(康熙的坟墓)等待“大祭”;其后,封他为“郡王”,限制他在景陵旁边的马兰峪居住。
胤禩的另一党羽、皇九子胤禟,被雍正派赴西宁,似乎是叫他接掌胤禵所遗下的兵权,却不给他任何名义,实际上只是将他“充军”而已。
剩下的,皇十子胤礻我,是康熙所指定的正黄旗满、蒙、汉三军总管。雍正派他护送活佛哲卜尊丹巴一世的灵龛去喀尔喀。他走到中途,雍正下旨叫他在张家口暂住,不久便在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加一个“私自禳祷”的罪名,将他押解回京,关在牢里(到了雍正死后,才被乾隆释放)。
至于皇长子胤禔,早就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康熙禁锢在家里。雍正让他仍旧被禁锢着,不予释放。
于是,皇八子胤禩在朝廷中地位虽高,却是一个光杆。
甲派的太子胤礽,也早已被康熙关了;雍正把拥护太子的皇三子胤祉,派到遵化去“守护景陵”。
雍正经过如此安排,已经将江山坐稳;然后,把乙派的胤禟、胤禩、胤礻我,与甲派的胤祉,作进一步的收拾。
胤禟于雍正三年七月在西宁被捕,罪名是陕西有人背后称他为“九王爷”。到了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下圣旨将他改名为“塞思黑”(狗),罪名是他用密码和人通信。他被押解回京,走到中途,暴卒。
胤禩于雍正四年正月被“削籍离宗”;二月,被革去王爵,改名“阿其那”(猪),圈禁在宗人府;九月,死在狱中。胤禵在雍正三年三月被降封为“贝子”;雍正四年五月,禁锢在寿皇殿(到了雍正死后,才被乾隆释放。)胤祉于雍正八年五月被禁锢在景陵,于雍正十年闰五月死在狱中。
雍正所倚靠的,在皇子之中是皇十三子胤祥与皇十七子胤礼;在大臣之中是隆科多;在武官之中是年羹尧。
雍正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去世。去世的一天,可能是丁亥日(二十一日),但《清史稿》说是己丑日。
在戊子这一天,鄂尔泰突然被召至圆明园。同时被召的,有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廷玉、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兼户部侍郎海望。
种种迹象,均显示这时候雍正并非“病危”,而是“已死”。死的时候,可能是丁亥日的深夜,或戊子日的黎明以前。
《清史稿》或其原始材料的执笔人,似乎有意遮盖雍正的“暴崩”,才说他在丁亥日“不豫”,在戊子日召见上列几位大臣“入受顾命”,在己丑日“崩”。
民间的传说是,他被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死。关于吕四娘怎样行刺,却又有各种说法。一说是,她擅长剑术,用了飞剑割去雍正的头。另一说是,她混进圆明园当了宫女,或冒充宫女,在侍寝之时将雍正杀了。还有人说,雍正是被吕四娘或另一剑侠用所谓“血滴子”,即装了许多小刀的皮口袋,套在颈上,抽紧袋口,把他的头连皮带骨取了走的。然后,在血滴子的里面浇上药水,皮肉骨血均化为乌有。
事实如何,我们只有等待将来的考古家把雍正的棺材掘出来,看他的尸体有没有头,才能够知道。在今天,我们所能断定的,只是丁亥日以前,雍正身体很好,不仅没有病,而且有精神离开京城宫殿,到郊外的圆明园去小住一番。
他生平结怨甚多,杀人不少,尤其是不该把吕留良及其儿子吕葆中剉尸,把吕毅中斩首,把吕氏一门的男子全数充军,女子全数“入宫”。民间的有关吕四娘的传说,未必是纯属虚构。
他对付年羹尧、隆科多,以及同父异母的几个兄弟、同父母的皇十四子胤禵,都十分残忍、过分。他为人作事太“绝”,其“不得好死”(倘若真是被刺而死),正是应得的报应。
然而,就大体而论,作为皇帝的他,却不能不算是颇足称道。他日理万机,孜孜不懈,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吃得少,玩得少(从没有像乾隆那样大逛江南),当皇帝只当了十三年,比起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的治绩,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身世的传说
乾隆是历史上最有福气的人物之一,生下来便颇受祖父与父亲喜欢,一辈子无忧无虑,当了整整六十年零几个月的太平皇帝,却一有机会便打仗,打了十次,虽不是次次打胜,倒都能挣到一些面子,终于很得意地自封为“十全老人”,把皇帝的位子赏给儿子嘉庆,过几年“太上皇”的瘾,实权仍旧操在自己之手。
比起雍正来,乾隆真是幸运得多。雍正有那么多面目狰狞的兄弟,而乾隆只有一个纨绔子弟式的和亲王弘昼,作为皇位的竞争者。
也有人说,乾隆并非雍正与熹妃钮祜禄氏所生,他的真正父母是陈阁老(世倌)及其夫人。这也不过是民间的一种传说而已。陈世倌是浙江海宁人,在康熙四十二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其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当了顺天学政,丁忧回家,在家住了两年,被召任内阁学士,于雍正二年出为山东巡抚。其后在乾隆朝中历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在乾隆十三年被革职。乾隆骂他“卑琐”。到乾隆十六年,他再度入阁,于二十二年病死在任上。
依照现今所能有的材料,我们不能相信乾隆是陈世倌的儿子。乾隆诚然去过海宁观潮,也到了陈世倌的花园中去赏玩过,但不像是专诚拜见亲生父母的。
我想,这传说的来源,也许是由于另一位钮祜禄氏女子图尔格的女儿、郡王尼堪的福晋,的的确确演过类似“狸猫换太子”的活剧。这一位福晋自己不能生育,便借了家中一个老妈子的儿子冒功。这把戏其后被人戳穿,弄得许多人(包括图尔格的弟弟遏必隆)均受了处罚。
当时北京城内的大大小小人家,一定很对这件事感兴趣,便当做一件重大的社会新闻谈来谈去。谈得久了,传得远了,这新闻便变了质,走了样。于是,福晋钮祜禄氏变成了皇妃钮祜禄氏,尼堪变成了雍正,老妈子变成了陈阁老的夫人,老妈子的儿子变成了乾隆。
我这一种想法,也不过是一个假定。在没有找到证据以前,这个小小的假定也始终只是一个假定而已。
关于乾隆的私生活,民国以来的演义家“创作”很多,可惜多半是荒诞不经,信口乱扯。结果,所写的不是乾隆,倒是演义家自己。称这种演义家为历史小说家,实在是既侮辱了历史,也侮辱了小说。
乾隆标榜程、朱,他诚然在行为上距离程、朱的标准极远,但也决不是荒淫得像隋炀帝那样的人。他不过是好旅行,爱山水,贪吃,也偶尔征歌选色。
●垂帘听政
清朝并无“母后垂帘听政”的前例。太宗皇太极死后,顺治皇帝的生母、永福宫庄妃,与嫡母孝端文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然而这两位太后皆未垂帘听政。其后,在顺治皇帝死时,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与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也同时分别被尊为“皇太后”与“慈和太后”,但也不曾有过垂帘听政的事。
慈禧骗取慈安的同意,利用恭亲王实行政变,确是大胆妄为,毁了清朝祖宗的家法。
她有什么把握当变相的皇帝?国家的事不简单,她既无学识亦无经验,使得中国倒霉了几十年,也断送了清朝的生命。
皇帝载淳的年号,原已定为“祺祥”,被她改为“同治”,意思是她与慈安二人同治天下。
慈禧与慈安在事实上垂帘听政,是从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八日开始。这一日,是甲子日,她们举行一个皇帝载淳正式即位的典礼。皇帝坐在前面受王公百官朝贺,她们隔着一层竹帘,坐在后面“受用”。
这时候慈禧二十七岁,慈安二十五岁,恭亲王三十岁。
同治皇帝一生,在慈禧太后的支配之下虚度。他六岁即位,当傀儡当到十九岁死去。
●苦命的皇帝光绪
光绪皇帝五岁即位,十八岁大婚,十九岁受慈禧“归政”,二十九岁被囚,三十九岁暴卒。
他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最苦的皇帝之一。有父有母而得不到父慈母爱,所得到的只是慈禧的冷酷面孔与管教。从进宫到被囚,他几乎没一天不向慈禧长跪。被囚以后,求有长跪的机会而不可得。
光绪初进宫时,与慈安太后住在一起。慈安性情温和,光绪受惠不小,然而慈安在光绪十一年便得了“急症”,与世长辞。
光绪一生,和他最亲的人是师傅翁同龢。翁是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光绪从六岁起便作了翁的学生,前后二十二个年头。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娘家侄女。皇后的父亲桂祥,是慈禧的弟弟。这皇后深得慈禧的欢心,光绪却与她无缘。
光绪所宠的是珍妃他他拉氏。这珍妃讨不了慈禧喜欢,慈禧甚至不让珍妃与光绪亲近。
当年,同治钟爱于皇后阿鲁特氏,慈禧也要破坏,弄得同治清夜出宫寻花问柳,染了怪病。同治死后,皇后更受慈禧虐待,终于在光绪元年二月绝食自尽。
光绪一朝,出了很多大事。
中法战争与义和团事变,为功为罪都该由慈禧一人负责,与光绪皇帝无关。
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可说是光绪皇帝本人决定的。然而海军外强中干,经费颇多被慈禧挪作修建颐和园之用。到了正式宣战以后,李鸿章阳奉阴违,又调兵极少。其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光绪十分愤慨,然而无可如何。
传说,慈禧曾经逼迫光绪打麻将、抽鸦片,以便等他的名誉坏了废掉他,改立溥俊(端郡王载漪之子)。这传说有无事实作根据,待考。
至于,光绪一辈子生活在苦痛中,则已经是历史上的定案。
摘编自《黎东方讲史·细说清朝》(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