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62: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的长子。前为雍王时,出任天下兵马元帅,有破史朝义与收复洛阳之功。

  在唐德宗登位后,虽安史之乱结束已有些年头,然大乱给唐王朝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许多藩镇以半独立的形态,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统一只是流于表面,分裂的因素深深地布满了大地。

  作为一个负有将国家真正实现统一使命的君主,唐德宗出台了一系列抑制藩镇的措施,并努力促使其产生效果。对许多藩镇首领而言,唐德宗的措施是致命的,他们不甘坐以待毙,遂以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方式,继续负隅顽抗。彼此之间由是爆发了大冲突,再一次激起了政治大动荡,动荡的规模虽不及安史之乱,然其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了唐朝中晚期的运势。

  藩镇半独立的割据,基本上是节度使、留后父子相传,或拥兵自重,然后逼请中央政府加以承认。唐德宗为分化瓦解藩镇间的联合,有时承认了些一时难以对付者,有时则相机予以拒绝承认,有时让藩镇间互相攻伐。他的这种方略,在收到了一些效果的同时,也种下了让藩镇更加轻视中央的恶果。

  建中初期,镇冀镇也称成德镇(今河北部分地区)李惟岳、淄青镇(今山东地区)李纳相继擅承节度使之职,唐德宗皆予以拒绝。由此,这二镇联合山南东道(今四川、陕西、河南部分地区)梁崇义、魏博镇田悦共同反唐,形成了‘“四镇之乱’,。在被唐德宗派兵粉碎后,继而卢龙镇(今河北部分地区)朱滔、成德镇王武俊、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李纳分别称冀王、赵王、魏王、齐王,形成新四镇反唐联盟,推朱滔为盟主。唐德宗再次进行讨伐,由于军事上失利,被迫颁发了赦免令。四镇取消了王号,在名义上臣服唐朝,实际却加深了割据程度。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镇(今河南部分地区)李希烈,因有为唐征讨梁崇义、李纳等功,却未得到他想得到的地盘,遂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闹起了独立。朱滔、王武俊、田悦等人为了自身的生存,纷纷遣使劝李希烈称帝,彻底与唐决裂。次年,李希烈正式反唐,并付诸军事行动,连取汝州(今河南临汝)、安州<今湖北安陆)、汁州(今河南开封)等地。

  李希烈的行为,是唐德宗绝对不能容忍的,他令左龙武大将军哥舒耀领军万人,前去征剿李希烈。可随着战局的展开,却是李希烈用兵三万,将哥舒暇团团围在了襄城(今属河南)。

  为解襄城之围,唐德宗调径原〔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兵来长安,准备在整顿后发往河南。径原兵本以为到了天子的脚下,可获得丰厚的赏赐,以安顿家小。然事实让他们很是失望,唐德宗只是拿出了一些微薄的东西来打发他们。径原兵愤怒了,他们推曾为径原节度使的朱砒为首,发动了兵变。唐德宗仓促之下,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朱袱是朱滔之兄,他早年是安史之乱中叛将李怀仙的部将,在归顺唐朝后,建过不少功勋,被加中书令的头衔,镇于风翔(今属陕西)。朱滔反唐,用蜡书与他联系,被唐军截获。唐德宗将他召回长安,名为安慰,实际是软禁了起来。当径原兵来推戴他,一系列的前因后果,促使他同意了做他们的首领。

  基于各地反唐的形势,朱溉在长安大明宫宣政殿登上帝位,国号大秦,改元应天。他致函联络朱滔,要求会师洛阳。随即,他率兵进攻奉天,围城数十天。然勤王的唐军从四处赶来,在澄泉(今陕西礼泉)之战中他遭到大败,被迫退回长安。

  唐德宗正可望实施反击,以收复长安,不料前来救驾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因对唐廷不满,反与朱沈联成一气,反戈指向唐德宗。唐德宗再逃,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朱溅为拉拢李怀光,定约分帝于关中,永为邻国。然在李怀光反唐后,其内部开始分化,朱溉遂对李怀光以臣相待,加上邻近唐军的威胁,从而气得李怀光远走河中(今山西永济西)。

  在唐德宗与朱掀的对垒中,名将李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晨因破吐蕃之功,官拜右神策都将军,在救援奉天的行动中,他又是一马当先。在李怀光兵走河中后,他挥大军逼向长安。

  朱沈无力抵御,领众弃城向吐蕃逃窜,一路上人马不断流散,到了径州(今甘肃径县西北),只剩下百余骑。他所委任的径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转向宁州(今甘肃宁县),复遭到刺史夏侯英的拒绝。再投彭原(今甘肃宁县西北),被部将杀死。一场皇帝梦就此破灭。

  唐德宗收复长安的当年,也即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在沐州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李希烈设计的战略,是攻下江淮,取得南方与北方之间的运输线。他以大将杜少诚为淮南节度使,前去操作这个战略。然而,杜少诚先失于寿州〔今安徽寿春),再败于薪州(今湖北薪春),几乎是全军覆没。此外,给杜少诚打配合的晓将董侍,也在鄂州(今湖北武汉)被唐军击溃。

  李希烈连连受挫,不得不放弃了经营江淮的战略。改向就近在河南发展。可是,他仍是一败涂地。他亲率大军五万,在宁陵(今属河南)与唐军激战四十五天,失利而退。其将翟祟晖兵围陈州(今河南淮阳),战败被俘。其猾州(今河南滑县)刺史见李希烈屡战屡败,归降唐军,致使注州正面洞开。唐军向注州推进,李希烈奔走蔡州(今河南汝南)s州为唐军所得。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李希烈在进一步的失败下,食牛肉致病。其将陈仙奇让医生陈仙甫毒死了他,举城归降了唐军。

  两个伪皇帝虽都归于覆灭,然藩镇割据的格局仍未能得到有效的抑制,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唐德宗的身后。

  唐德宗君临天下共二十六年,算是在位比较长的君主。然他的大多数时间,都耗费在与藩镇的对抗之中,却少有建树。在他的晚年,由于对朝臣的失望,开始大力依靠宦官,遂致使在唐代宗之时遭到沉重打击的宦官势力,重新开始抬头。宦宫取得了禁军的控制权,在朝中极其飞扬跋息。

  宦官不仅把持朝政,且危害于民众。其危害民众最烈的,莫过于宫市。先前,官中所需物品,均由官吏到长安市场上去购买。宦官见此有利可图,遂夺取了宫市之权。他们购买物品,并不按照买卖原则,而是凭借权势,低于市价收进,或巧取豪夺。人称“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最典型的一事是,有个农夫,驾驴驮着柴薪到市场去售,宦官见了,用区区数匹绢强行买下,并让农夫将柴薪送人宫中。人了宫门,宦官索要人门钱,农夫大哭,无奈以绢相给,宦官不肯受,竟要他的驴子。驴子是农夫的命根子,由是拼死相争,打了宦官。事情报到唐德宗那里,他出于名声的考虑,废黝了当事的宦官,赐了农夫十匹绢。然事情过后,他依然听任宦官把持宫市,夺民财物:

  其实,得到宫市最大利益的,不是宦官,而是唐德宗自己。藩镇把握地方财政,赋税贡人有限,唐德宗用度紧张,在财政拮据的状况下,他已难顾天子的尊严,将廉耻丢在了一边,与小民争起了利。

  出于对财政的改革,唐德宗采纳了杨炎的二税法。然在二税法之中,他又加进了间架税、茶税等苛捐杂税,以搜刮民脂民膏。

  史家对唐德宗的评论是:他极力想做个至圣至明的天子,然实际效果恰恰相反,昏庸地用了许多小人,靠着幸运才维持了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