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36:孙思邈
|
今陕西耀县东一点五公里,有座药王山,山上供的是唐“药王”孙思邈o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七岁人学,每日能诵读千余言。年纪稍长,精心研究了诸子百家,尤善谈老、庄,并爱好佛典。北周洛州总管独孤信,即后来周明帝、隋文帝的岳丈,极日称赞他是“圣童”,并说他器局过于宏大,恐俗世难以让他施展身手。
其实,以老、庄之道立身的孙思邈,对入仕取富贵的通常做法很不感兴趣。他看着世道混乱,民众有病不得医,遂隐居到太白山(今陕西境内)中,潜心学医,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良医,据说有手到病除的手段。
北周末年,杨坚辅政,听得孙思邈的手段,以国子博士的头衔,想把他弄进朝廷。孙思邈不干,他对人说:“现在不是我出山的时候。再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到那时我才会入世济人。”
再过五十年,正是唐太宗君临天下的时候,由此有人称孙思邈有预见。实际上,孙思邈不过是根据当时的情形判断,五十年后,世道当进人太平时代。唐太宗下诏召见,他没推辞,去了长安。时孙思邈已年老,唐太宗却见他容貌后生,视听敏捷,甚是惊奇,要授予爵位,却遭到他的拒绝。他拒绝的仅仅是爵位,但从此开始了他人世以医济人的生涯。
唐高宗登位,又以谏议大夫相召,孙思邈再度到了朝廷,但还是拒绝了官职。在朝廷呆了若干年,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要求返回太白山。唐高宗不愿放他,又不能拂了他的意,于是双方作了个妥协:唐高宗赐他一匹良马,让他居住在已故的都阳公主在立德坊的宅第。如此,给了孙思邈一个自由身,又方便他来往于朝廷和居所之间。
经三代君主的宣扬,医术精湛的孙思邈名扬天下。名士宋令文(著名诗人宋之问之父)、孟洗(以精于药理闻名)、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等人,为得到他的指点,纷纷恭敬地执弟子礼以师之。
孙思邈作为一个良医,受到整个社会的尊祟,尤其是上层社会的尊崇,关键在于他不是就事论事地但讲医道,而是将医道与人道、政道、天道结合于一体,来加以研究,加以阐述。从谈病源出发,终指治国理人的政治之道。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孙思邈的各种言论中,数与卢照邻的一席谈最具代表性。
卢照邻间:“名医治病,其奥妙在何处?”
孙思邈答:“我认为善言天者,必究之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替代进行运转,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雪,张而为虹,此为天的常数。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为人的常数。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相同。若有所失,蒸而生热,反之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诊发于面,变动于形,以此不仅可推人,也可推天地。……良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大德,辅以人事。”
卢照邻问:“如何处世做人?”
孙思邈答:“当小心,如《诗经》所说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大胆,如《诗经》所说的‘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行动当方,如《左氏春秋传》所说的‘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思考当圆,如《周易》所说的‘见机而作,不挨终日’。”
卢照邻问:“如何修性养心?”
孙思邈答:“修性养心必先自慎。慎以畏为本,士人无畏失仁义,农民无畏堕耕稼,。二人无畏坏规矩,商贾无畏不赚钱,儿子无畏则忘孝,父亲无畏则不慈,大臣无畏难立功,君主无畏难治国。故而,从道家而言,首先是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俱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懂得这些,便尽懂人事了。”
作为良医,孙思邈不仅在当时以医术高明著称,还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医药学著作。在他的各种著作中,数《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有贡献。此二书总结了他的医药学理论以及!临床经验,并收集整理了民间秘方和针灸技术。其中收药方五千三百多个,记载八百多种药物性能。尤为难得的是,他破天荒地将妇科、儿科置于卷首,并发明了将脏病与腑病分类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传甚广,不仅流传到后世,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
孙思邈以此二书,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