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吴邦国、温家宝分别作出批示
  
  8月18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
  吴邦国在批示中说,红沿河核电站的开工,吹响了我国新一轮核电建设的号角,意义重大。希望项目各合作方精诚团结,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在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的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温家宝在批示中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开工,标志着我国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要精心组织,大力协同,加强管理,积极推进核电自主化,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努力提高建设和经营效益。
  上午10时,曾培炎宣布,红沿河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并启动了第一罐浇注核岛的混凝土布料机。他指出,发展核电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稳定增加电力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项目业主和各合作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协作配合,倍加重视核电安全,倍加重视工程质量,确保红沿河核电站按期建成并安全稳定运行。要依托这一重大项目,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核电设备的能力,不断提高核电自主化和装备国产化水平。
  国务院有关部门、辽宁省负责人出席了开工仪式。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岸,采用CPR1000先进压水堆技术,一次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该项目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辽宁省大连市共同出资,总投资486亿元人民币,国内企业承担主要设备制造任务,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项目建成后,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85%,年发电量300亿千瓦时。
  (据8月19日《人民日报》)
  
  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温家宝作重要批示
  
  8月31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批示,他强调,要把气田主体范围查清,把气藏储量搞实,这是川气东送工程的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开工仪式。曾培炎说,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质量安全,巩固资源基础,合理安排使用,努力把川气东送工程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管道工程。
  曾培炎指出,目前国内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必须统筹规划,优化用气结构。下游各省市要科学安排用气项目,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热电联产的用气需要。加强用气需求侧管理,鼓励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宝贵的天然气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国务院有关部门、沿线省市和中石化集团负责人,以及部分工程建设者参加了开工仪式。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能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川渝、新疆、长庆、青海,以及南海等陆上和海上气区,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66万亿立方米。随着西气东输、忠武线、涩宁兰、陕京一线和二线等管线的建成投产,川气东送等开工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二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正在逐步形成。
  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市,东至上海,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公里,是我国天然气基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光作为川气东送工程的主力气田,已探明储量3561亿立方米,是目前南方海相领域规模最大的整装气田,并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据9月1日《人民日报》)
  
  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8月24日至25日,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继续调整住房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曾培炎指出,要切实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会议决定,全国要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今年年底前,在所有设区城市,凡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明年年底前,覆盖到所有县城。2008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把保障对象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10年底前,全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都要纳入保障范围。
  会议要求,今明两年,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尽快增加一批廉租住房房源。各级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支出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要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给予补助支持。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建设用地继续实行行政划拨的政策,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单列用地指标。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国办发[2005]26号文件和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会议重申,城市新开工住房建设中,套型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必须达到70%以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不得低于70%。
  会议要求,省级政府对辖区内住房保障、住房供应和房价稳定工作负总责,市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搞好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的政策体系,各项配套措施要尽快出台。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据悉,20多年来,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住房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和重要支柱产业。到2006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27平方米。
  (据8月27日《人民日报》)
  
  南宁获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
  
  9月16日,记者从南宁市政府获悉:南宁市政府因实施发展了中国的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和为人居环境改善作出突出贡献,日前被联合国人居署评审委员会全票授予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
  近年来,南宁确立了创建“中国绿城”的战略目标,现已建成60处绿地广场和16个公园,形成了10公里长的生态民族大道,40.5公里的三环和81公里的四环道路绿化,构成了两大环城生态圈。
  1995年以来,南宁还投入120多亿元,实施“系统改善城市弱势群体居住环境的行动”,受益市民超过80万人。近年来,又投入近20亿元资金,为1.8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无房户和拆迁户解决了住房困难。
  南宁还把建设安全、公正的城市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投入2.15亿元,建成了中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并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应急联动法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