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坚持互利共赢 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互利共赢 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贾庆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久前,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明确提出,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发展的昨天,也关注中国发展的今天,更关注中国发展的明天。
  有的人问,中国发展强大了,会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解争端。体现到具体的内外政策上,就是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选择这条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自身国情出发,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有的人担心,中国与非洲发展对外贸易,会不会造成非洲贸易结构不合理、经济利益的损失?我们的回答同样是否定的。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年均1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来,进口了总共约2.7万亿美元的商品,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一些专家测算,目前中国对非贸易对于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左右。截至2006年末,中国累计对非各类投资117亿美元,帮助非洲实施了近900个项目。此外,中国还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5万人次,向近2万名非洲学生赴华留学提供奖学金,派出1.6万人次医疗队员赴非洲,诊治患者近1.8亿人次。这些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中非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受到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欢迎与支持。
  有的人问,中国能源需求日趋增加,会不会影响到世界的能源安全?我们的回答还是否定的。中国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我们不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也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的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目前我们的石油天然气消费确实在不断增加,但无论是人均消费水平,还是人均进口水平,都是很低的。拿人均进口量来说,我们是100公斤,世界平均是400公斤。近年来,中非双方在能源资源领域加强了合作,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一个新的亮点。这是中非谋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成果。中国需要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非洲国家需要把自身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为其提供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急需的资金与技术。中非加强能源资源合作,对于促进世界能源资源开发,维护全球能源资源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中国在非企业也十分重视回馈社会,支持当地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这种合作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正常企业行为,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和历史上殖民主义对非洲国家的掠夺有着本质区别。中非合作透明、开放和包容,我们欢迎其它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参与和加入。我相信,中非友好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会给中非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合作,给整个世界的合作,带来更大的动力,增添更多的活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是一种追求理想所表现出的坚强自信和乐观。面对世界风云变幻,面对前进征途上的艰难险阻,中国愿与包括肯尼亚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一道,心连心、肩并肩,为实现中非发展,为造福中非人民,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就像肯尼亚民族主义之父乔莫·肯雅塔在1963年演说中所呼吁的:“哈兰贝(Harambee,斯瓦希里语:齐心协力的意思)”,我们的前程会更加光明,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4月26日《人民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