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把大西北建成我国的农牧业战略基地

作者:李成贵 刘骆生 龚雯奕




  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44%,是我国开发程度较小,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只是由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34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不足1200亿立方米,所以制约了西北地区潜力的发挥。由于生产方式不当,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着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开发大西北,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科学、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经济增长方式是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经济投入能力相适应的,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和上世纪决定开发大西北的时候相比,有了巨大的提高,开发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西北建成我国的农牧业战略基地,充分发挥西北的潜能,是关系国家大局的一件事。 建议: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投入以科学高效地蓄好水、用好水
  
  在西北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占有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政府要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权威和能力,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科学用水,促进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
  保持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整治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比如,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后,结束了该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在台特马湖区形成了约200平方公里的水面,两岸胡杨林开始复活,全流域已实现年节水8.9亿立方米。按照原规划,该项目投资107.4亿元,目前国家累计下达投资57.82亿元,2005年只下达了7亿元,2006年进一步下降到4亿元,流域的进一步治理面临着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时提出,要在2008年以前完成塔河近期综合治理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议国家保持原规划的投资力度。
  
  加快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
  
  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疆境内的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每年流出国境的水量达214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80%,是不可忍受的资源流失。利用好这两条河水资源,对弥补新疆的水资源缺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联合国1997年通过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的生效日期日益临近,我国必须抢在这一国际公约生效之前开工建设我国境内的蓄水、引水工程项目。但是,由于国家压缩水利国债投资,目前两河引水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有别于一般的水利项目,乃是国家利益的所在。希望国家对伊犁河拦河枢纽及北岸干渠工程作为战略性投资而给予大力支持,并尽快立项、开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节水型西北畜牧业振兴计划”,把西北开发成我国最大的肉食品供应基地,为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另一道保障
  
  现在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普遍吃的粮食少了肉类食物多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基地也就是发展了粮食生产基地,发展西北畜牧业会大大缓解东部地区土地紧缺状况。
  西北地区拥有草地26亿多亩,占全国的2/3,而牧业产值仅占全国的7.5%。在西北粮食种植业占70%左右,畜牧业比重仅为28.5%左右,这种产业结构与本地水资源贫乏而草地资源丰富的资源结构严重错位。建议国家实施“节水型西北畜牧业振兴计划”,作为开发大西北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先考虑。其核心内容包括:
  首先,中央政府要像实施粮食“良种补贴”一样,对西北地区畜牧业原种繁殖和杂交改良给予补贴,而且力度应该更大。西北地区的畜种多为地方品种,既低产,又增加生态压力,与国外差距甚大,应该加快国外良种的引进,加快对当地畜种的杂交改良。
  其次,建议政府加大对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的投入和相关者的补贴,把靠天吃饭的草场改造成人工草料生产基地,完善草原管理系统。据世界银行估算,新疆和甘肃有46%和48%的草原属于中度或严重退化。许多草刚发芽就被牛羊吃掉。应有规划地建设有水利条件的人工饲草基地,种牧草比种粮食节约用水至少50%,提供的有效养料还多;加之人工种牧草一亩顶40-50亩天然荒漠草场,有了人工饲草基地还可以让天然草长高了再收割利用,如此不但可以提供更多的饲料,还改善了生态。
  我们认为,国家大幅度增加对粮食主产区投入和补贴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和补贴。在人工草料生产基地形成了规模以后,有计划地把放养改造成圈养,让畜牧业生产逐步走向集约化和工业化,形成稳定的产量和产值。
  
  制定开发西北节水型畜牧业的金融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前往投资开发
  
  仅靠国家的力量开发西部的畜牧业是不够的,可以制定优惠的税收、贷款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实体参与到西部的大开发中去。畜牧业的发展会带动配套屠宰、冷藏、长途冷藏运输和出口,肉类、皮、毛等的深加工等,可以为民营资本开发新的出路。西北具有和中亚、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地缘优势,在俄罗斯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后,会更多的依赖中国的畜牧业产品,形成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专稿)
   (作者单位:李成贵 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骆生 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龚雯奕 浙江省诸暨市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