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加强友好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吴邦国




  尊敬的雷贝洛众议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在对贵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时候,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首先,我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巴西人民转达中国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巴西是中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国家。这是我第二次访问你们美丽的国家。巴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奔放。神奇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雄伟的伊泰普水忘情的桑巴舞令世人陶醉。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近年来,巴西经济蓬勃发展,民族和睦相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人民衷心祝愿巴西人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中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初,就有中国茶农远渡重洋,陆续来到巴西,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开启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先河。半个月前,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巴建交32周年。32年来,中巴关系发展顺利。现在,中巴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政治上,中巴是相互信赖的战略伙伴。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对方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了良好的磋商与配合。1993年江泽民主席成功访巴,双方确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巴西成为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为进一步推进新世纪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发展,2001年江泽民主席再次对巴西进行了工作访问。2004年,胡锦涛主席和卢拉总统实现互访,共同确立了指导双边关系发展的四项原则,并决定建立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对推动中巴关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年3月,阿伦卡尔副总统访华,出席了中巴高委会首次会议。这次,中国全国人大与巴西众议院签署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巴议会关系进入了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两国领导人的频繁接触,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关系发展。
  经济上,中巴是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中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很大。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同样是巴西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148.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6月,双边贸易额已达92.2亿美元,同比增长51.2%。到2005年底,在巴投资的中资企业有89家,协议金额1.99亿美元。中方企业参与了巴西国土整治、港口疏浚等50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巴方企业也参与了中国的三峡工程建设。双方合作的钢铁厂、氧化铝厂、铁矿砂开采、无烟煤生产、天然气管道建设等重大项目都在积极进展当中。更为可喜的是,两国贸易结构正发生实质性变化,巴西的支线飞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市场受到欢迎,中国的电子、通信等产品在巴西市场享有信誉。中巴共同研制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2004年11月,巴西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充实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也为进一步发展中巴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文化上,中巴是合作交流的亲密朋友。近年来,两国科技、教育、文化交流日益丰富。双方科技混委会、文化混委会分别举行了6次和5次会议,今年在中巴高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还决定增设教育委员会。2001年,在巴西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节。2003年卢拉总统亲自出席了在巴西举办的“西安兵马俑和故宫明清文物展”,展览吸引了70多万巴西观众。2004年,在庆祝中巴建交30周年之际,巴西在华开展了“走近中国——巴西国家展”等系列交流活动。其中,“亚马孙——原生传统展”,是中国故宫博物院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最隆重的外国展览。2004年11月,巴西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两国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大大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总之,中方对中巴关系的现状表示满意。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巴西的友好关系,始终将巴西视为真诚的伙伴和朋友。我这次来访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我深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关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接触过巴西各界不少朋友,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都很关心。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从事的三项伟大事业。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新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28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上,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政治上,我们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有这些,使我们不断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加快了中国发展的步伐。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从2165亿美元提升到2.23万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位居世界第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26美元提升到1700多美元,增长了近7倍;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升到1.42万亿美元,增长了67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提升到8189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2365万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尽管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重重困难,还要面临种种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完成祖国统一。上个世纪末,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中国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就剩下台湾问题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先民来自大陆。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中国中央政权就已经对台湾进行管辖。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中国收复了台湾。1895年,日本以武力威迫中国清政府,侵占了台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了台湾。
  台湾问题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早就得到了联合国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承认。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先生提出来的,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同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体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于1987年底打破了长达38年之久两岸同胞隔绝的状态,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