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在希望的热土上

作者:孙承斌 张鸿墀




  卧室、厨房、牲口圈……胡锦涛一一看来,细心地检查改厕、改圈、通沼气的情况。阿不都吉力力·吾不力海热对胡锦涛说,家里通了电视信号,躺在床上看电视,心情很舒畅。
  听了老人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胡锦涛俯身问老人的孙子阿不都买尼:“喜欢看电视吗?”
  “喜欢!”扎着红领巾的阿不都买尼回答。
  “最喜欢看什么节目?”
  “动画片!”充满童趣的回答,又引来一阵笑声。
  院子里的长桌铺上了绣花桌布,馕、哈密瓜、苹果、核桃、葡萄、杏干等摆了一桌。胡锦涛在板凳上坐下,与阿不都吉力力·吾不力海热拉起家常。
  免征农业税的政策落实了没有?各项提留有没有取消?孩子上学要不要交费?农村合作医疗是不是已经实行?……胡锦涛问得仔细,阿不都吉力力·吾不力海热答得实在。他告诉总书记,去年他生病住了20多天医院,自己只花了500多元,其他都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
  “看到你们盖了新房,生活越过越好,我们特别高兴!”胡锦涛说,“虽然生活改善了,但还不应该满足。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经济搞上去,让日子越过越好!”胡锦涛拉着老人的手说。
  村支书买买提江告诉总书记,村里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村已有97户搬进了安居新房,150户改造了畜圈,27户修好了沼气池,剩下的将按计划逐步改造。
  胡锦涛接过话头说,在国家支持下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实施好,一方面解决抗震防灾问题,同时也要努力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卫生条件。
  分别的时刻到了,阿不都吉力力·吾不力海热拉着胡锦涛的手,向总书记告了一个“状”:“按照我们的风俗,来了客人,一定要宰羊。可干部们不让……”
  “他们做得对!你养一只羊不容易,等将来你们富裕了,我们再来吃!”
  听了胡锦涛的话,老人的眼中涌出激动的泪水。他哽咽着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总书记。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
  “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胡锦涛大声说。
  闻讯而来的村民聚集在村口。胡锦涛来到村民中间,同村民们一一握手,村民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48岁的艾热提挤在最前面,胡锦涛拉着他黝黑的手,同他攀谈起来。
  家里几口人?盖了新房没有?种了几亩地?庄稼长得怎样?……艾热提告诉总书记,自己家刚砌了新房,有6亩地,种了玉米、棉花、小麦,光棉花今年估计就有1000多元收入。“现在,不收农业税了,娃娃上学不收钱,我们非常了解中央精神!”
  在洛浦县阔恰克村的棉花田,在和田县库木艾热克村的核桃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垦区的红枣、红柳大芸基地,胡锦涛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同农民交谈,详细了解种植成本、收成和收入情况,关切地询问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中央的农村政策还有哪些意见。
  维族妇女吐尼沙汗没有想到会在去核桃地的路边碰上总书记。胡锦涛对她和几位村民说:“我们在北京惦记着乡亲们。今天到这里,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树上的核桃结得也很多,听到你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我感到特别高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今后日子好了,你们不仅可以到和田、到乌鲁木齐看看,还欢迎你们到北京看看!”
  总书记真挚的话语,让吐尼沙汗流出了激动的热泪。她一边用头巾擦着眼角,一边用维语连声说:“我真的好高兴!谢谢您来看我们!”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双赢”
  
  新疆年均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60%……严峻的事实警醒人们:新疆进行大开发、实现大发展,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心系西北大地的生态保护,在新疆考察期间,一次次深入重点流域和干旱荒漠地区,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从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舍得投入更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保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水,是新疆人民的生命线,更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
  克拉玛依,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一座城市。半个多世纪前,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在这里诞生时,人们看到的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如今,8公里长的克拉玛依河碧波荡漾,如同一条玉带环绕着这座英雄的石油之城。通过实施一系列引水工程,克拉玛依解决了用水问题,为这座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6日下午,胡锦涛来到克拉玛依市郊的九龙潭,考察这里的引水工程。灿烂的阳光下,9只龙嘴喷出水柱,形成一幅巨大的瀑布。清澈的河水欢快地奔涌向前,渠道两岸绿草如茵,树木苍翠欲滴。
  看着眼前的场景,胡锦涛高兴地说,戈壁滩有了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水,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活力。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墨玉县,85.5%的面积是沙漠,全年风沙天气超过200天。2003年,墨玉县在主要风口区波斯坦库勒启动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规划造林面积32000亩,目前已完成13600多亩,各类苗木成活率均在85%以上。
  8日下午,胡锦涛穿过茫茫戈壁,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沿着尘土飞扬的土路,胡锦涛走进林地中,认真察看树苗长势,详细询问工程规划、资金来源、树种选择和渠系设计等方面的情况。
  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林地,咫尺之外,就是黄尘滚滚的荒漠。墨玉人民与恶劣环境艰苦斗争的顽强精神,让胡锦涛动容。他深情地说,在戈壁滩上种树,确实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苦干几年,就一定能取得成效,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投资107亿元,启动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和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三大生态建设工程……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环保工程。
  陪同考察的新疆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最新遥感监测显示,新疆现有植被覆盖区域109.82万平方公里,比5年前增长15.8%。2000年至2004年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34万多公顷,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94%。
  胡锦涛对大家说,新疆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正确生态观念,牢固树立生态因素是重要发展成本的意识,在规划项目和开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力争用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双赢。
  
  “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13个世居民族、47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决定了新疆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之上。
  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发展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胡锦涛十分关心新疆的教育事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二二四团考察时,他特意提出要看看这里的学校。他来到学校,察看教室和学生宿舍,并勉励老师们用学识魅力培育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在教师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
  9月10日是第22个教师节。胡锦涛前往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看望师生,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校园内绿树成荫,晨风中传来隐隐读书声。
  为培育更多少数民族人才,自2004年起,国家决定在新疆举办“疆内初中班”。第66中学是乌鲁木齐第一家开办“疆内初中班”的全日制寄宿学校,目前已招收“疆内班”学生900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喀什、吐鲁番等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家庭。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