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容简介
|
|
评书演员单田芳播讲的《三侠剑》与《童林传》已在全国百余家电台播出,影响极大。前些年他还以个人署名将二书出版。其实早在六十多年前,这两部书便已风靡大江南北。它们在当年都是被标为“剑侠小说”出版的,殊不知它们却真的是地地道道的评书脚本,只不过并非是单田芳独创,其作者分别是活跃于民初天津书场的张杰鑫与常杰淼。
辛亥革命前后,大批的评书艺人流落天津,卖艺为生。在书目方面,这一时期基本还是清官剑侠的天下。但即使这些评书热闹非凡,观众久听也要生厌。就在这时,老一辈评书艺人王致久见常演老书无法叫座,便与师兄英致长等人掠《彭公案》、《施公案》等书枝叶编演成一部新书,这便是《三侠剑》。由于此书上溯施、彭二公案两代,满足了听众久听二书而欲知前事如何的心理,于是演出大受欢迎。他们又以《大宋八义》、《于公案》等书枝节为题材,编出了一部新书《雍正剑侠图》,亦成为当时最叫座的保留书目。而使这两部书免遭湮没并再度火爆者,则是王致久的两位高徒———张杰鑫与常杰淼。
张杰鑫自接受其师《三侠剑》后,经过重新润色,使其业务火爆异常,以至时人说起《三侠剑》便提张杰鑫。常杰淼自师处习得《雍正剑侠图》后,由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武术特长,对书中人物的武功设计合理得当,故使该书业务名噪一时,被时人认为他便是《雍正剑侠图》的编创者。
这两部书的火爆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便是名报人刘髯公。他在征得演员张杰鑫与常杰淼的同意后,便指定报社记者崔笑我去书场记录。崔与张、常二人谈妥,每月以百元付酬。就这样,剑侠评书《三侠剑》便以武侠小说的形式于世纪年代末见诸报端了。后来崔笑我另有他就,其记录任务便由校对金危言所承担。金的月薪也随之而涨,以致后来报纸停办,金因无此财源而贫困自缢。《三侠剑》刊出时,张杰鑫已死,口述者实际是其徒辈蒋轸庭。但为招徕读者,仍署张杰鑫作,另标刘子清、孙云桥校正。
张杰鑫的《三侠剑》,它的型式和现在的武侠小说最接近。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本来应该是“金镖胜英”,他的“迎门三不过”、“甩头一只”、“鱼鳞紫金刀”,都是“天下扬名”的武器,但他却并不是个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人物。他太谨慎,太怕事,而且有点老奸巨滑,他掌门弟子黄三太的性格也一样,比起来,伤在黄三太镖下的山东窦尔墩,就比他们有豪气得多,但窦尔墩后来却偏偏又被黄三太的儿子黄天霸击败了。胜英、黄三太、黄天霸,本是一脉相承的英雄,但却又偏偏都不是真正的典型英雄人物。胜英是“剑客”艾莲迟的第四个徒弟,但武功比起他的师兄弟来,却差得很多,非但比不上他的大师兄“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鬼王”夏侯商元,就算跟他的五师弟“飞天玉虎”蒋伯芳、六师弟“海底捞月”叶潜龙比起来,也望尘莫及。在清末那种社会环境里,根本就不鼓励人们做英雄,老成持重的君子,才是一般人认为应该受到表扬的。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受到社会习惯的影响,所以从一本武侠小说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张杰鑫的这本《三侠剑》,非但结构散漫,人物也太多,并不能算是本成功的小说,因为这本小说,本来就不是有计划的写出来的,而是别人根据人的“说书”笔录的,叫座的说书,应听众和书场老板的要求,欲罢不能,只有漫无限制的延长下去,到后来当然难免会变得尾大不掉,甚至无法收场。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