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现代文学 > 亚细亚的孤儿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二


  太明感到好像全身发出声音,沈入地狱的最底层似的,在自我丧失感中一直伫立着。直到如今他自己建立的那小小的自己合理化的理论,哗啦哗啦发出声音崩溃了,是这样一种无助的心情。他跄踉地走向归途,竟然不知道要怎样走。

  曾训导的事件,在太明的心中带来一阵暴风雨。这并非因为曾训导平常不太引人注目,太明对他也并不特别关心。那曾训导的心里竟然有如此激烈的思想,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但太明听人说,他非常用功读书……

  从第二天起,曾训导的影子就从学校里消失了。据说他自己提出辞呈。过了两三天,太明接到曾训导寄来的一封信。

  “胡君:世界的潮流正对着台湾这个孤岛汹涌而来,你知道吗?站立在狭窄的天地间的时代已过去了。我们要以更高的文化做为手段来思考教育的问题。说到教育,当今的台湾青年都认为这是出人头地手段的代名词。为了赚钱而选择走医生之路,或为了当做斗争的工具而选择走律师之路,这已成为一般的做法。但是,二十世纪是科学的时代。尤其是台湾人不拿手的理科这一门学问,更是应提早研究的领域。将来的人类显然将由科学之名来竞争胜败吧。即使设立了大公司,也缺乏台湾人的技师,连懂得高等数学者都很少。今后,我将做一个理科之学的学生走这条路。希望你展现你的个性,展现你博大的教育爱,使我没有后顾之忧。”

  大明对于这个跟自己的年龄相若的前辈所说的话,一字一字如饥似渴的读着。

  9.埋葬彭秀才

  放暑假后一周间,太明每天访问学生的家庭。被风吹着的木麻黄像淙淙流水声似的,他走在那乡间的道路,有一种奇异的孤独感。

  有一天,他也是要去访问学生的家庭,走过一棵浓绿上更长出新绿的大榕树旁,榕树的叶子茂生下,有一个福德正神之祠,在那旁边有十几个农夫休息着。太明从在云梯书院读书的时候,老师便教他们经过福德祠之前要拜拜,因此太明停住脚步,恭恭敬敬的在祠前拜拜。

  太明的这行为,农夫们看了很感动。

  “大人拜土地公哩!”

  农夫们交头接耳。太明说:“我是学校的教员…”他向农夫们问路,于是才找到要家庭访问的那一家。

  吠个不停。于是一个腰弯了的老阿婆出来急忙把狗赶开,向太明合掌叫:“大人!大人!”打招呼。她那锐利的眼睛含着不安和恭顺的复杂感情。太明如同对刚才的农夫一样的态度,不喜欢不必要的给对方压迫感,所以立刻说明自己的身分。老阿婆说:“学校的先生吗?我以为又是大人呢…”

  她这才安心了的样子。那时,太明的来访问,大家全知道了,从正厅的横门一带,流鼻涕的小孩,或背着婴儿的妇女们好奇的探头看。

  “学校的先生,可是没有佩剑。”也听见这样的悄悄低语,大家全带着敬畏的神情,远远的围着太明。

  太明谆谆地向老阿婆说明,暑假中学生应注意的事项,便告辞了。而家庭访问也结束了。

  暑假中的学校里空荡荡。太明留在学校里担任值班工作,上午,他花两三小时为准备升中学的考生补习功课,午后闲着没事,但经常有毕业后的学生来拜访他。

  岛内的毕业生们目光短浅,视野狭窄,心情有一点沉滞,但到过日本的留学生则不同,见闻广,很活泼。他们谈到世界思潮和社会问题等,太明听了感到自己知识的落伍,而焦躁。

  有一天,太明的一位师范学校前期的同学由中国大陆回来,他来访太明,他早太明六、七期毕业,在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去中国大陆,在那里住了大约四年。

  这位前辈对太明谈到的一些事情,使那时太明萌生想去日本留学的热情,引起强烈的动摇,而犹豫起来。据这位前辈所说的,台湾人到哪里都因为是台湾人,而处于受歧视的立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因为排日风气的煽动,台湾人也不被愉快地接纳。又说他自己,因为硬充实了一点学问,反而懂得种种事情而烦恼,在这不景气的情况下谋职不容易,没有人雇用,他说,倒不如索性当个农夫种田。但是,这位前辈同学过来人的一番话,仍未使太明完全打消留学的念头。总之,他的意向不变,他要以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各种事情。

  “总之,要走出去,总之……”

  太明对他自己的心这样说。

  暑假过了一半的时候,祖父突然派人来通知太明彭秀才去世的消息。祖父因为年纪大了,无法到交通不便的蕃界附近的彭秀才书院去一趟,因此希望太明代表他去吊丧。太明和彭秀才己经没有来往,但他曾经是仰以为师者,尤其又是祖父的命令,不能不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明的心里这样喃喃念着,整理行装,立刻动身。

  要去彭秀才的书院,必须先搭火车再乘汽车,然后被台车颠摇着,才能深入到达那偏僻的地方。台车并非营业性的交通工具,而是搬运煤炭的线路,内部被煤炭弄污。

  太明乘上台车正要出发时,来了一个衣衫寒酸抱着孩子的妇人希望搭便车,她仰望着太明,但看见他穿着文官服装,而不敢说出口。

  车夫看了,叱说:“不要靠近大人!走开!走开!”

  那妇人像被弹出般的跳下,含泪的眼睛恳求地一直望着太明。太明对车夫说:“没有关系,让她搭乘吧!”就让那妇人搭便车,但他觉得自己这种像高高在上的施予人慈善般的做法,以至对自己感到嫌恶。那妇人抱着的孩子患了肺炎发高烧,医生说要绝对安静,太明从那妇人小心谨慎的说明而得知时,他的心更加觉得受不了。彷佛眼前的妇人便是一种无言的抗议似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