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文选

                民俗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

                        
  钟敬文,原名钟谭宗,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丰县公平镇一小商家庭。他毕生
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钟敬文,少年聪颖勤奋,爱好诗文。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先在家乡
小学教书时,就酷爱民间文学,开始搜集、整理民间传说等。后到广州岭南大学半
工半读,就着手整理了《粤风》专集。
  1926年至1928年秋,在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期间,积极从事民间文学、民
俗学的研究和文艺创作。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山散记》,
新诗集《滨海的二月》,文艺短篇集《柳花集》,写了《中国的天鹅处女故事》、
《中国地方传说》等学术论文,并与人合创了中国民俗学会,编印了《民间》、
《民俗学集镌》等刊物和丛书。1934年在日本早稻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并继续民
间文学研究,在当地《民族学研究》、《民俗学》和国内的《艺风》发表论文。
  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民主运动。在广东四战区政治部任视察专
员;与何家槐共创立了中国全国文艺抗战协会曲江分会,被选为常务理事;写了报
告文学集《良口之战》;中山大学由云南迁粤北坪石,他被聘为副教授,后晋升为
教授。
  1947年夏在香港达德学院任文学系教授,被选为中国文学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
事。这一期间,他写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和写了纪念彭湃、洗星海、郁达夫、朱自清
的文章,出版了新诗集《末来的春》,还主编了《方言文学》文集。
  解放后,钟敬文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候补委员,文学工作
者协会常务委员,不久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副教务长、科研室主任,并
兼任北京辅仁大学教授。他一如既往致力民间文学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并作出了较
大的贡献,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他深入生活,涉足兄弟民族地区,
写了《西北纪游诗抄》、《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民谣
中所表现的有觉意识》和有关鲁迅研究等一批学术论文,还有《一声春雷》、《碧
云寺秋色》等散文20多篇,撰写了《近代民间文学史略》,翻译了日本学者增田涉
《鲁迅的印象》一书。
  他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成为我国提倡用人类学、民俗学、民
族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首批学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学大旗的
学者之一,是第一次提出中国文字“三大干流”的概念,较早地把民俗学现象看成
一个由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组成的整体的学者,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
善于进行理论构架的人。

                               著作书目:

  《荔枝小品》(散文集)1927,北新
  《民间文艺丛话》(短论集)1928,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西湖漫话》(散文集)1929,北新
  《柳花集》(文艺短论集)1929,群众图书公司
  《海滨的二月》(新诗集)1929,北新
  《湖上散记》(散文集)1930,上海明日书店
  《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理论)1930,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未来的春》(诗集)1940,上海言行社
  《诗心》(诗论)1942,桂林诗创作社
  《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理论)1951,师大
  《民间文艺谈薮》(论文集)1981,湖南人民
  《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理论)1982,陕西人民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册)1982-1985,上海文艺
  《新的驿程》(民间文学、民俗学论集)1987,民间
  《钟敬文散文选》1989,百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