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月日甥某,谨致祭于安巢舅氏之墓下而吊之曰:自公之卒,衡不涉杭州之土,七年于兹矣。下窆之日,不得助执绋,时祭之辰,不得荐苹藻,丁卯之夏,止于上海;然自信其未敢斯须去怀也,明发之初,昏黄之下,辄念吴山而有失,忆圣湖而兴悲焉。今岁以省右台先茔,始展拜于舅氏之墓道,地在龙井烟霞洞之间,盖昔年侍公游赏地也。此谁氏之墓耶?而衡孑然凭吊于其下,岂始念所及哉!“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抚今追昔,诚有如羊昙之过西州者。昔年车达城站,距舅家咫尺耳,每虚拟一和煦温厚之梦境,今日湖山无恙,坊市依稀,自顾此身,已为茕茕之客矣。裘葛频更,不履斯土,以不能胜情,故畏之者切。封树肃肃,高垄峨峨,其有知也耶?幽明一轨,非夙心乎,衡固不敢遽信也;其无知也耶?神人道殊,不亦已乎,衡又不忍终默也。然则如之何而可?然则如之何而可哉!知公之不我听而言之,是不智也;知公之不我听而遂不言之,是不仁也。仁智之间,岂无先后;虽然,区区之诚,夫何足以通神明,衡宁不能自反哉,是以弥可痛已。记曰:“至亲无文。”抑犹有进者,传载荀息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为信矣。”当深爱其言,愿以之事公矣。灵而有知,必鉴之矣;灵而无知,则固衡之愚也。哀哉! 一九三三年二月。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