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16)

 

 




  武 即刻下令将李贤囚禁起来。

  病重的高宗得知此事,心如刀绞。不管李贤认为他是哪个母亲的儿子,但他都是高宗李治的儿子。于是,李治便拖着病重的身体,为了李贤来到武 的后殿。

  他问,李贤的事你究竟打算怎么办?

  武 的脸色很严厉。她说,你说该怎么办?他也是你的儿子。

  诏书还没有下吧?

  我已派人起草去了,最后会让你过目的。

  你到底想怎么处置贤儿?

  他身为人子却心怀逆谋,不忠不孝是天理不容的。

  但贤儿是你的儿子!

  正因为是我的儿子……他的罪恶就更不能宽恕。

  你的心也太狠了。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他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什么误会。他毕竟是你的儿子,你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你不要说了。诏书是按照我的意思起草的。李贤将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他从此不再是太子,也不是我的儿子了。

  几天之后,诏书下达,废太子李贤为庶民并流放巴州。

  坐在殿上的皇后,听着侍郎宣读这份诏书,脸上麻木得就像一块铁板。她没有眼泪也没有伤痛。

  从此,高宗李治不再上朝。

  一个曾经风流倜傥、纵情纵欲的皇家公子,就这样被押解囚禁于蜀地巴州一所破败的皇家行宫里。那里有高山大川,但却闷热潮湿,遍山的竹林终日笼罩在连绵不断、迷迷蒙蒙的雾雨之中。那里很少见到阳光,空气是阴郁的沉闷的悲哀的。从此李贤再没有离开过那里。他终日郁郁寡欢,过去那骑马狩猎、放浪形骸的生活彻底远离了他。他的尸骨是很多年之后才迁回长安乾陵的。

  李贤的所有近臣和朋友,在他离开洛阳的那天,全部被斩杀。最先拉出来问斩的,就是李贤变态宠爱的那个男性户奴赵道生。李贤好不容易才收集到的那五百套兵器,被尽数运到洛河南岸焚毁。那滚滚的火焰与黑烟,遮黑了半个天空。

  她当时在后宫的禁苑里骑着马。她骑在马上独自一人远远地看那冲天的浓烟。

  后来没有几年,高宗死了。

  高宗死后才两个月,由武 派出的看望废太子李贤的人便秘密前往巴州。在无形的逼迫中李贤自杀身亡。但武 说这决不是她的本意。为此,她在京都为远在巴州的李贤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那个武 派出的错误理解了武 意思的朝臣被贬官流放,那个尽忠尽孝的无辜的替罪羊真是有口难辩。

  接下来,武 的第三个儿子登场了。她要让她的儿子们轮番登场,她要让他们在那个太子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演。她唯有在他们的表演中,才能检验得出他们之中谁才是最能够听她的话的王储。她需要在他们中间找到这样一个人,由他来继承王位,由他来充当接替他父亲的那个玩偶的角色。

  李显在二十五岁的时候荣登太子宝座。同他的二哥李贤一样,他也决没有想到他会分享太子的这一份殊荣。他在二哥倒霉的第二天,便被册立为太子,并火速搬进刚刚屠杀过叛臣的东宫。很长时间,李显和他的家人都闻到了东宫中不散的血腥味道。夜半的时候,仿佛总有冤死的血淋淋的魂灵在大殿中漂浮行走着。他们靠的是一种顽强的毅力。他们很怕自己的精神有一天也会像李贤那样垮掉。而太子李显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还得益于他当时非常宠爱的太子妃韦氏。韦氏以女人的妖艳与魅力,终日纠缠在李显的生活中。而且李显被立为太子后不久,这位韦氏便为李显生下了他们俩之间唯一的儿子李重润。

  李显因此而慢慢摆脱了东宫中血腥气味的困扰。因为此时,朝中的形势十分严峻,不仅时常出现彗星、日食那些预示灾难的天象,连日的暴雨所造成的大水灾又使全国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是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特别是长安街头如地狱般,到处布满了沿街乞讨的灾民。人吃人的事情开始发生了,瘟疫也流行了。在这样的灾难之中,似乎连武 也失去了在朝廷中争斗的能力。加之,高宗李治已病入膏肓。

 
 

2008/05/08 制作

下篇(16)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