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慈禧

 

 




  这两天看了一本新书,关于武则天的一生。我一口气读完,第一个感受是:好一个女人!!!

  然后明白了为什么她可以成为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大抵是因为她刚好碰上了个无能的李治,他不仅治政无能,生理上也无法满足他的媚娘。因此,他把权利挪交给她,对他有限的才能不仅是种解脱,也是作为丈夫对妻子愧疚的一种补偿。但是,李治死得太早,而武则天一生的情欲生活却始终保持在饱满充足的状态之中,因此她能长寿,因此她能清醒。情欲生活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正如吃喝睡觉。

  她的从心所欲的自由,取得了做为一个女人与最高权利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她的决断处处显出智慧,她的行事处处展现气度。

  而同样独揽大权,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长期的幽居生活,遍尝清寂滋味,使她日益偏狭苛嫉,见不得别人的恩爱好和,离间子媳,囚禁帝妃。愈到晚年愈加昏昧,终于断送了满清260载皇朝。成为现在所谓的历史的罪人。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早已知晓性与权利之间的关联,并且充分运用。年少时竟敢以太宗才人的身份,甘冒大不讳,与太子李治暗结私情,也为自己埋下日后风云再起的契机。

  当李治承大统为高宗,武则天被李治从尼姑庵偷偷接回皇宫,蓄发还俗,从嫔妃到皇后,一连串的后宫斗争,她始终拥有高宗专宠的优势,不曾失去。当然,她当上皇后是以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为代价的,非常人所能为,令我心颤。她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于善良无辜的王皇后。于是皇后被废,她扶摇直上。

  至于高宗病弱柔懦,朝政渐委武则天,似乎又是天意,让她更迅速直接进入权利核心。

  称帝后的武则天,并不避忌己身情欲的需求,自薛怀义,张宗昌,张易之兄弟,到最惬合心意的如意君,这些男人,使武则天在爱恋之中,焕发出鲜耀的活力。

  她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男人,当然很多是两朝公主“进贡”的。她说:自古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万千,我一些个情人算什么?她没有压抑或虚伪,因此也不沉溺。一见风向不对,情人该杀就杀,绝不手软。想象一个女人,连威胁自己帝位的两个亲生儿子都舍得杀,还有谁她不舍?高宗临死前指着武则天说:你的手上有血,是咱们儿子的血。原来他并非全不知情啊,只是他对这个女人已经失控了,不能奈她何吧。

  慈禧是后宫等待的女人,得宠和失宠相继而来,虽然垂帘听政,却不被信任,也不信任人。她必须时时提高警觉,深怕一个错步,万劫不复。情欲,是最危险,最容易失控的部分,因此,被她深深掩埋了。只是情可以掩埋,欲不会死亡,化作怨毒之气,一丝丝往心里渗。于是,她想为自己的儿子安排亲事,我想其实这也是潜意识的情欲出口吧。同治挑选了自己中意的女子,竟令慈禧妒恨不已,终究拆散这对夫妻,逼死皇后。其间的幽微情绪,大概是史家不能谈的,但我可以理解。

  晚年的的慈禧喜欢打扮成竹林观音的模样照相,她大概把禁绝情欲当成清心寡欲,觉得自己离神佛的境界很近了吧,可怜这个寂寞空虚的老妇人。

  武则天到晚年仍想着和年轻的情人在镶满明镜的奢华宫殿里寻欢作乐。她只想做人,做一个女人,当时也享有男人的权利。每个皇帝临终前都要刻满歌功颂德的石碑,才能安心合眼。武则天却只要一座无字碑,留待后人论是非。

  对于慈禧,我是深表同情的,虽然史上对她评价甚差。而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武则天,她比慈禧幸运得多,她在她活着的时候,发挥了所有的能力,做了一个完全的人。虽然她的政治野心使她做了有背良心的事,但我相信她内心深处

  有过挣扎,也可能一辈子后悔内疚不已,只是无人诉说。但她是往前看的人,这是她豁达的地方。

  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她处理和狄仁杰的关系。虽然她很喜欢他,很欣赏他的才能及远见,但她始终没有向他表示,因为她深知狄仁杰和她只能是君臣关系,不能逾越。否则就没有帝王的威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算是深明大义了。 

 
 

2008/05/08 制作

武则天与慈禧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